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4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25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7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0篇
丛书文集   309篇
理论方法论   462篇
综合类   2125篇
社会学   286篇
统计学   2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471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1.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工作理论、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理论等方面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2.
论中共二大提出"民族自决"的历史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彬  谢忠 《民族研究》2007,2(2):11-18
本文认为,中共二大提出并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自决主张,有其一定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来自当时国际与国内、主观和客观诸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历史合力".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以人类学符号象征理论,分别对凤冠的两大要素———凤和冠进行文化探源,分析了凤冠成为古代汉族女性至高身份象征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94.
回族是在中国历史上发展形成的一个民族群体,并对中国社会发生重大的影响。把民族与宗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中国回族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中国回族实际上是直接受到两种思想和两种文化的影响和教育。中国回族先民在融会贯通伊斯兰思想和儒家思想方面,有许多创新和独到之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理论和观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树立了不同思想和文化之间交流和对话的典范。今天,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5.
本文作者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其学术成长之路。其学术研究从五个方面概括:一是都市人类学,包括乡村都市化、城市少数民族以及传统乡村研究主题在城市的延续;二是农民工研究,从发起农民工研究,到散工研究,从"二元社区"研究到"打工经济"研究等;三是乡村研究,以凤凰村为起点,研究了岭南、中部以及西部的乡村社会;四是族群研究,以澳门族群研究为起点,对中国族群认同与关系作研究;五是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6.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干部的理论和政策的基本观点包括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培养选择少数民族干部是一件关系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事;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标志;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既要有计划地扩大数量,更要提高素质、改善结构;要注意培养少数民族中高级干部和各种科技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97.
This paper provides a novel mechanism for identifying and estimating latent group structures in panel data using penalized techniques. We consider both linear and nonlinear models where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are heterogeneous across groups but homogeneous within a group and the group membership is unknown. Two approaches are considered—penalized profile likelihood (PPL) estimation for the general nonlinear models without endogenous regressors, and penalized GMM (PGMM) estimation for linear models with endogeneity. In both cases, we develop a new variant of Lasso called classifier‐Lasso (C‐Lasso) that serves to shrink individual coefficients to the unknown group‐specific coefficients. C‐Lasso achieves simultaneous classification and consistent estimation in a single step and the classification exhibits the desirable property of uniform consistency. For PPL estimation, C‐Lasso also achieves the oracle property so that group‐specific parameter estimators are asymptotically equivalent to infeasible estimators that use individual group identity information. For PGMM estimation, the oracle property of C‐Lasso is preserved in some special cases.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good finite‐sample performance of the approach in both class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Empirical applications to both linear and nonlinear model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8.
以整合型科技接受和使用模型(UTAUT)和价值接受模型(VAM)为基础,通过构建参照群体、参考价格、积极在线评论与感知价值、感知风险以及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模型,从参照效应视角实证分析了农产品网购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并探讨了消费者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意识在参照效应影响网购意愿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参照效应对农产品网购意愿有显著影响;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在参照效应影响网购意愿中均发挥了中介作用,但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显著大于感知风险;消费者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意识在参照效应影响网购意愿中部分地发挥了调节效应.其中,对参照群体和积极在线评论的调节效应显著,即网购过程中,消费者越是重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参照群体的意见和积极在线评论对其网购意愿的影响就会越凸显.  相似文献   
99.
行政诉讼禁令判决,是指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人民法院作出的,要求行政机关不得实施某项行政行为的判决,是法院为制止违法行政行为可能造成的潜在性风险的一种预防性的判决方式。我国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现有权利救济机制存在环境司法治理模式边缘化、政府环境风险监管责任乏力以及事后救济难以恢复生态环境等缺陷,因此,亟有必要在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引入行政诉讼禁令判决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构建,从而达到防范环境风险、树立司法权威和保障农民环境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
近代江南史研究见证并参与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相比上海、苏南等地,浙江近代文化史研究亟需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以革命与事件、结构与认同、学人与学派等研究路径为线索,回顾浙江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关键要素,应能展望今后研究的方向:去意识形态化、突破单向度思维,以多元视角阐释近代浙江的革命群体与事件;揭示近代浙江文化现象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结构与心态、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进一步认知近代精英与民众、国家与社会的能动关系;浙江学人在近代学术流变中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学人学术思想的本意及其实践成为近代浙学重建的重要参考。运用整体视角综合事件、结构、学理,积极拓展史料与理论范式,深入发掘近代浙江文化的历史经验和内在脉络,将为探索中国原理提供有效的知识与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