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0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214篇
民族学   31篇
人口学   191篇
丛书文集   323篇
理论方法论   228篇
综合类   2677篇
社会学   242篇
统计学   2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91.
消费是人类经济增长最初也是最终的目的,单纯为了经济增长速度、为了增加就业、为了出口创汇等,可能脱离经济发展的消费目的,未必有利于真正的经济增长。新时期中国理想的经济增长必须考虑以下六个制约因素,即居民增长的消费需求、资源的供给、环境容量、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和制度。关键是突出消费作为增长的目的,抛弃狭隘的速度思维,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以分配公平为前提,建立有责任约束的经济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92.
我国高校创新型教师成长面临着诸多阻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制度与文化环境的制约、体制与机制的滞后、资源配置与投入的不合理、培训的内容形式过于简单、动机与情感的不适以及知识与方法缺陷等。由此,使教师从"教书匠"向"创造者"的转化过程变得极为艰难。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我们才能形成系统与深刻的认识,从而协调管理,化解矛盾,形成教师转型升级的合理路径和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93.
人的思想道德是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人的思想道德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学术界还缺乏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相关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新时期反贫困实践应重视思想反贫困和思想扶贫。  相似文献   
94.
韦森 《科学发展》2014,(2):26-29
从经济的投资、消费和出口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速确实在下行。为了保持中国经济8%的增速,我们已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经过35年的高速增长,在各行各业产能基本过剩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正在下移。观察1950年代后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其经济高速增长后,也是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下来。中国不能再靠高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5.
建构一个新的城乡一体化分析框架:机会平等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乡一体化的现有研究或采用经济学视角,或采用制度学视角,而很少采用机会平等视角。研究认为:不论是经济资源配置还是制度和政策制定,都要视对城乡机会平等的影响如何,来判断其是否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机会平等是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属性。当然,机会是复杂、多样的,可以划分为基本生存机会、中层机会和高层机会,与此同时,平等也可以划分为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在推进不同类型机会平等上,城乡一体化表现出不同的进度。该分析框架可以更好地分析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包括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6.
肇始于希腊的欧洲债务危机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停息的迹象,甚至还呈蔓延之势。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支出规模持续扩大,导致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最终使得国债规模超过政府的偿还能力,出现明显的违约可能性。同时,国际竞争力不足,导致出口受阻,使得资金问题更加严重。从更深层次看,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过低的投资率和储蓄率及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都是导致欧债危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21世纪大学生心理压力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有 3种 :大学生活的压力、个人成长的压力和社会大环境的压力。大学生活的压力包括适应的压力、学业的压力和集体生活的压力 ;个人成长的压力包括人际成长的压力、自我完善的压力、与性和爱情有关的成长压力 ;社会大环境的压力包括就业的压力、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压力和经济压力。指出进行压力处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8.
The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poverty situation in the Philippines, followed by a brief profile and assessment of two anti‐poverty programs: the Kapit‐Bisig Laban sa Kahirapan‐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Delivery of Social Services (KALAHI‐CIDSS) program and the Pantawid Pamilyang Pilipino Program (4Ps). Official statistics disclose that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in 2008 adversely affected Filipino households, leading to higher levels of poverty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In response, government introduced an Economic Resiliency Program with social protection as one component. Sixty‐six social protection programs were launched, including the two under review. KALAHI‐CIDSS and the 4Ps apply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 that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rather than economic capital. They involve processes and relationships that aim to improve the other dimensions of poverty, such as lack of access to opportunities or deprivation of basic human necessiti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ports describe generally favorable outcomes from both programs. However, these gains at the household level need to be supported by relevant policy, enhanced public services and badly‐needed infrastructure programs from government, in order to sustain achievements culled from social protection programs and attain broader developmental impacts.  相似文献   
99.
人才的成长和人才作用的发挥 ,其作用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 ,而且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更需要一种能激励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为此 ,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 ,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 ,改革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积极、公开、平等、有效的人才竞争机制 ,使人才个性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施展。  相似文献   
1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the global dominance of the transitional justice (TJ) discourse and practice – and the controversies and conflicts that arise around TJ – have come to make up an important context for diaspora mobilisation. The article looks at the increasingly globalised mechanisms and norms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as a set of opportunity structures – political, legal and discursive – which shape diaspora mobilisation. Diaspora engagement in commemoration, truth-seeking and legal justice in relation to atrocities in Rwanda and Sri Lanka is studied. The article shows that in relation to Rwanda, state dominance and divides are largely replicated in the diasporic space, while the Sri Lankan case provides examples of how Tamil diaspora engagement have been able to reverse power dynamics around TJ. Combining opportunity structures with the concept of ‘past presencing’, the article shows how diaspora groups appropriate and strategise in relation to the dominant norms and practices of TJ, and how in doing so the past is performed and experienced in ways which are both personally and politically meaningf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