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37篇
丛书文集   132篇
理论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587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51.
亚里士多德在幸福主义目的论的框架下,基于人类的本质及其特有生活,通过“功能论证”,论证了美德的必要性。当代西方亚里士多德主义伦理学沿袭了功能论证的路径,通过对人类特有生存方式的考察,论证了美德对于人类幸福生活的必要性。与现代道德哲学相比,亚里士多德主义伦理学对美德所作的辩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也面临着由现代社会运行机制带来的问题。这种辩护对于作为“类”的人来说具有合理性,对于作为个体的人来说,其说服力有限。  相似文献   
852.
By runn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we compare different estimation strategies of ordered response models in the presence of non-random unobserved heterogeneity. We find that very simple binary recoding schemes deliver parameter estimates with very low bias and high efficiency. Furthermore, if the researcher is interested in the relative size of parameters the simple linear fixed effects model is the method of choice.  相似文献   
853.
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名著——《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关于幸福、最高善、德性和中道的内在联系的分析和阐述,对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作了一次梳理,以期亚氏的德性幸福观能够对人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54.
王广州  王军 《社会》2013,33(6):139-160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是“家本位”,测量家庭幸福感在中国具有特殊意义。为克服家庭幸福感测量中存在的自评异质性问题,本文采用全国范围有代表性的概率样本调查数据,引入“测量锚点”和“等比例方法”对家庭幸福感评分进行标准化,在此基础上,进而分析家庭幸福感自评异质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标准化与非标准化测量的评分差异,从而揭示以往主观评价变量非标准化测量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以社区融合状况对居民家庭幸福感的影响为例,通过分层线性回归模型比较了家庭幸福感标准化与非标准化测量在研究结论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55.
论康德“至善”的幸福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幸福与德性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伦理学家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古希腊时期,在此问题上,出现了斯多葛学派与昔勒尼学派之间的争论,之后以经验论为哲学基础的感性幸福论与以先验论为逻辑前提的道义论纷争不断。康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只有与德性相匹配的幸福才是有价值的,有德性的人才配享受幸福,德性是幸福的条件。他倡导的“至善”幸福观仍然是当今和谐幸福社会构建的重要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856.
路遥在他《平凡的世界》这部代表作中,形象地表述了一种“圆”的思想。作品所描绘的圆,既有结构布局的大开大合,更有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其形态丰富多彩,内涵独特深刻。“圆”是对生活规律的艺术概括。小说中每个人物都生活在自己特有的圆形之中,既有悲痛,更有追求;既有苦涩,更有幸福。路遥笔下的圆,其圆心和内核就是劳动.所以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永无止境地向前运动。  相似文献   
857.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科技理性”的高度膨胀却使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社会后果与生态效果难以预测并难以操控:人性碎片化、异化需要、虚假消费以及人与自然生命系统割裂。科技决策的制定和施行作为指引科技理性发展的关键环节,理应引进公众参与机制,重新建构超越于工具合理性的“交往合理性”,在平等的对话和商谈过程中推进科技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弥补科技理性发展的不足,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合理对接,建构科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行为期待模式。  相似文献   
858.
初查制度的控权功能彰显了现代法治精神,具有实质合理性,但初查的法外运行却又背离了法治原则。初查悖论的尴尬现状表明,必须要消解初查悖论。消解的路径是立法而非法律解释。消解的目的不仅要授予检察机关以初查权,更要构建完善的初查法律制度体系,以确保初查权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859.
20世纪末期,中国文坛出现了继20世纪30年代之后又一次城市文学与乡土文学对峙共存的文学格局,使城市和乡村成为新世纪小说中两个性质完全不同又互渗并举的想像空间。本文主要剖析新世纪小说中的三种城乡想像方法:土地表征下的乡村生存悖论、城市文明对乡村文化的排拒与挤压以及欲望重压下的城市生存镜像。  相似文献   
860.
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道德观一直是受人关注的"悖论"。一方面,小说的情节暗示了道德堕落必遭致报应;另一方面,王尔德强调艺术是非道德的,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应由其道德寓意决定。对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分析应在王尔德唯美主义哲学的框架之内进行,道德观"悖论"的背后实际是唯美主义美学思想深层次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