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37篇
丛书文集   132篇
理论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587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马涛 《河北学刊》2002,22(1):52-55
本文提出制度悖论导致了中国目前经济创新动力的退化和深层次矛盾的增加 ,导致了分配领域严重的紊乱和两极分化的加剧。分配领域的制度创新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12.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odeling preferences: Uncertainty and ambiguity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In subjective expected utility (SEU), the decision weights people attach to events are their beliefs about the likelihood of events. Much empirical evidence, inspired by Ellsberg (1961) and others, shows that people prefer to bet on events they know more about, even when their beliefs are held constant. (They are averse to ambiguity, or uncertainty about probability.) We review evidence, recent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ambiguity and SEU.Thanks to Jonathan Baron, James Dow, Peter Fishburn, Itzhak Gilboa, Gordon Hazen, Howard Kunreuther, Tomas Phillipson, David Schmeidler, Amos Tversky, the editor, and several anonymous referees for corrections and helpful comments. Camerer's contribution to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grant no. SES 88-09299. Weber's contribution was supported by the 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 grant no. WE 993/5-1.  相似文献   
913.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不在于他的个人奋斗思想,而是其生存悖论的必然结果。祥子以源于乡土中国的生活经验对抗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理性,他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与他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得祥子处在一种生存的悖论之中。  相似文献   
914.
谷鹏飞 《文史哲》2006,9(6):155-162
西方经济学和美学是两门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西方经济学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美学意味和阶段性特征,即古代经济美学思想的德性之美、近代经济美学思想的德性之美与功利之美、现代经济美学思想的丰裕与幸福之美、当代经济美学思想的和谐与快乐之美。把握这些特征,有利于加强我们对于经济学和美学学科自身性质的认识,可以使我们在学科意义上深化对于经济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915.
ABSTRACT

Rural women in China are facing a difficult life situation. They are suffering from both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pains. This addresses attention to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Based on the Social Capital Theory, this study aims to present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ural women in China, and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Using the CGSS 2015 survey data, 2355 rural female samples were extracted. T-test, Explan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stepwise analysis based on the 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ere u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factor in social network dimension, the overall trust factor and bonding trust factor in social trust dimension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ocial norms dimension had a weak correlation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Furthermore, the study also explored the role of the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other potential factors. The results echoed to ‘happiness-income paradox’.  相似文献   
916.
邱荷 《理论界》2014,(4):1-3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他们将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指出共产主义理想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达到个性自由的理想人格。他们的理想观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17.
科斯定理的多种解读都表明交易费用概念表面上具有合作的形式,但缺少分配的属性。从而导致在使用交易费用概念分析产权改革具有了片面性和内在矛盾冲突:如果交易成本太高,包括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集体行动的搭便车问题等,则新的更有效的制度创新难以出现。如果交易成本太低,则承诺的不可置信会激励更多的利益集团将生产性资源投入到重新变革分配性制度的活动中,从而减少社会生产,降低经济效率。所以,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既要解决利益冲突,也要避免国家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918.
西方现代派小说作家卡夫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文革"小说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存在的荒诞性和存在的悖论的展现之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一种"冷酷"的文学风格的追随模仿之上,着力展示人生不可避免的痛苦和死亡.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国"文革"小说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919.
中国文人的"独善"往往表现在"逸乐"中,而"逸乐"在西方的美学观念里与"颓废"相对应。逸乐作为现代性的特征之一,在陶渊明与白居易的诗歌中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陶渊明开创的是乡村的逸乐之美,他的逸乐是生命与自然的融合;白居易开创的是都市的逸乐之美,他的逸乐是生命与世俗的融合。逸乐是生活的艺术,具有现代性的永恒之美,不仅对于古人重要,对于崇尚休闲的今人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20.
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外心理健康专家对心理健康标准做了各种研究与论述 ,他们在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哪些特征方面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但是 ,所有专家都认同心理健康的人是社会适应良好的人。对什么是心理健康 ,不能从个体的表面特征来加以描述 ,而应从心理健康对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作用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