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8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8篇
人口学   106篇
丛书文集   840篇
理论方法论   356篇
综合类   4442篇
社会学   36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575篇
  2007年   622篇
  2006年   582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笠翁一生不断搬家和出游,自谓“一生多半在车船”,当是实录。单说长游,就有五次:最早的一次是康熙三四年间游粤;紧接着是康熙五至七年游京师连着游晋秦;回金陵住了一年多后,于康熙九年游闽;又隔一年,游楚;最后是康熙十二至十三年第二次游京师。此外,笠翁还在68岁高龄时,于贫病交加之中作了一次湖州之游。在别人,外出大都是“乐”游;而在笠翁,则是“苦”游。在别人,是衣食无忧,到外面长见识,增阅历,或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而在笠翁,则是去“就食”,即像牧民“逐水草而居”找饭吃。别人是“吃饱了饭”去游玩“消食”;而笠翁却是“饿着肚子”出游“找食”,自谓“为饥驱而走四方”。当然,“苦”中有乐,“饥驱四方,遍历名胜”;同时也有收获———除“化缘”得“食”之外,还收获了诗文,也收获了友谊。但是,笠翁出游,“苦”是主打,“乐”是陪衬;“苦”是正业,“乐”是副产品。  相似文献   
82.
孔子的传播理念是"和而不同",即"仁"与"礼"的统一。就人际传播而言,"仁"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平等传播关系的建立提出了理论依据。孔子的传播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传播符号、传播目的、受众思想、舆论思想、传播环境等诸多方面。其对传播符号的论述涉及传播符号的划分、语言的遮蔽性、语言的工具性、传播符号的规范、语言表达的有限性和无限性、形式与内容等方面;其传播目的论带有很强的实践理性色彩,认为传播的目的在于由"学"而"习",在于"言"和"行"的统一;风草论是孔子受众思想的重要方面,他一方面认为君子对民众的教化恰如风过草偃,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又认为传播威力虽然巨大,但也有一定限度,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非一日之功,这比"魔弹论"更加客观;历史传播方面,他认识到"载之空言"和"见之于行事"两种传播方式迥异的传播效果,发明了"托古立言"的传播方式;他还强调在舆论与独立思考之间加以平衡,既重视舆论又不盲从。  相似文献   
83.
落下闳为巴人之源出赤狄支系皋落氏者,汉代浑天仪由落下闳始造,浑天仪所本理论为浑天说,而由落下闳的族属及其郡望学统、战国测星和西汉改历的史实、浑天思想的神话来源等观之,浑天说、浑天仪或非先秦华夏之族的旧学古器,而极可能起源于四夷中的狄、巴之族。  相似文献   
84.
作为对一个新时代的称谓,后改革时代从提出伊始就一直活跃在人们的视线范围之内。本文从后改革时代的提法、后改革时代的划分时点及划分标志、后改革时代的特征、后改革时代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后改革时代的改革方向这几个基本层面,对目前学术界关于后改革时代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性研究进行理论梳理,试图从中寻找到后改革时代的真正逻辑。  相似文献   
85.
民论是清末政治改革思潮中的重要内容。在清末这一变动剧烈的时代中,人们对于民的认识发生了诸多变化,对当时及其后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清末的民论包括对民之地位与民之权利的论述等内容。清末民初思想家普遍认识到了民的重要性,对民的地位、民的权利进行了不同于传统民论的新的阐释。但对于民的能力却大多抱以悲观的态度,因此在是否给予民以充分的自由权利、提高普通民的政治地位问题上显现出迟疑和保守。  相似文献   
86.
在《老子》传统的解读中,并没有将圣人和百姓放在对等的立场上,而忽视百姓的存在。事实上在老子的思想里,圣人和百姓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二者都是推动"道"正常运动的力量,缺一不可,只是圣人和百姓在道的运动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正是因为二者的共存,道才显现出既幽远深邃又生机盎然的特征。圣人和百姓作为两种不同的生命存在方式,共同维持着"宇宙—生命"系统的通塞平衡。  相似文献   
87.
在论述继续教育学生特殊性的基础上,对高校继续教育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并针对其表现出的入党动机功利化、网络信息庞杂的消极影响、党员发展标准的偏差及"简单程序化"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缺乏活力、学生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从加强党员继续教育和支部建设,以及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电子化、网络化等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88.
分层教学模式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从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入手,阐述了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当中的可实践性,并以合作小组的运用、评价分层作为其中的催化,对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9.
非正式制度探析:乡村社会的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非正式制度的概念出发 ,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在乡村社会存在的社会基础和运行机制 ,并讨论了乡村社会非正式制度的变迁路径和目标 ,认为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 ,才能实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乡村社会的相容 ,乡村社会走向现代化才能获得积极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90.
本文通过考察德昂族村寨民居、服饰、饮食等文化现象,来描述德昂族生活习俗的特点、习俗的变迁及所受影响因素,并对这种变迁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