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39篇
理论方法论   109篇
综合类   875篇
社会学   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探讨历史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历史研究中重视史料与发挥合理想像,以及历史著述之有限性和不可避免之当代性,揭示出历史与历史研究之复杂性。指出完全恢复历史本来面貌,不仅不可能,而且只能是一种幼稚的幻想。同时,在探讨历史理性与历史规律联系时,指出不能如后现代思想家那样把历史断裂绝对化,但也不能把历史连续性和规律性绝对化。在探讨历史研究现状时,通史研究必须建立在专史与微观史研究基础上,而中国专史与微观史研究恰恰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62.
随着近代中国国势衰微,向西方学习被认为是救亡图存的唯一道路,西医作为西学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国人的认可与推崇。从早期"西医长于外科"到西医学堂的建立,继而到医学维新,再到对西医科学的崇拜,实际上从一个侧面昭示了近代先进国人在器物、制度和思想观念等三个层面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的历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近代以来西医的传播和中医的遭遇,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国人对现代性的诉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3.
与一般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不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视域和维度。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历史性否定,没有像黑格尔理论和众多后现代理论那样停留在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感性的物质层面,对现代性展开了现实的超越。而从资本维度对现代性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使马克思把握了现代性的根本,为人们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指明了实践批判的方向,并为人们探索新型现代性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正是这种独特的视域和维度使马克思不可超越,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习、研究《资本论》的热潮充分说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没有过时,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4.
魔幻文学是神话叙事传统的延续,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演绎着有关人类、自然以及生命主体的重大命题,它使传统活跃在现代人的心灵世界,同时又接受不可逆转的现代性,并且试图超越现代性,这是一种后现代的世界观.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路上的魔幻文学呈示出丰富的内涵,影响着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魔幻文学所呈现的后现代世界观,对于现代人及儿童来说也具有精神上的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65.
由于紧密配合社会现代性的历史进程,文学“大众化”难以避免地存在着功利和审美纠结、精英和大众的身份矛盾以及文学主体性缺失的困境。这些困境是文学“大众化”不得不面对的现代性境遇。要想突破困境,需要社会为各个文化领域的自治发展提供条件,使文学获得充分的自律,也要依赖大众教育的普及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其能够真正从精神上享受文学。  相似文献   
66.
传统的理论是制约高校学报发展的一个因素。传统理论不能成为千古不变的永恒的真理。高校学报应关注社会生活,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审视传统的理论,并在工作实践中努力探索出在新时代适合高校学报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1905年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为例,研究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界对现代化的理解和实践,以及“展示性现代化”作为近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的发展和体现。  相似文献   
68.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德性内涵就一直变动不居,传统理性、现代理性、后现代理性交互影响,彼此渗透,直接带来了德性内涵的多种指向与流变。德性内涵渗透到作家主体意识,与其生命体验、审美感悟交相影响、碰撞与呼应,使得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多种样态,进而制约甚至决定着其发展流变的走向,表现在婚恋文学中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69.
自"五四"以降,德性内涵就一直变动不居,传统理性、现代理性、后现代理性交互影响、彼此渗透,直接带来了德性内涵的多种指向与流变。德性内涵渗透到作家主体意识,与其生命体验、审美感悟交相影响、碰撞与呼应,使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多种样态,进而制约甚至决定着其发展流变的走向,在婚恋文学中表现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70.
现代性理论对于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对现代性问题的关注意味着在经过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震荡、巨变后,中国文学研究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言说姿态和定位,重新肩负起自己应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现代性理论将最终在文学理论、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这三个不同的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