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149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767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提出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要求依靠工农群众对党政机关的各级干部实行民主监督.但由于种种原因,人民监督制度在实施中仍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是指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在制约监督机制中运行.落实胡锦涛提出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转变政府职能是前提,权力的局部分解是关键,党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是保障.  相似文献   
18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必然经历一个民族化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理想从我国古代社会到我国近代社会的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社会,与中国的这种"大同"社会理想有着不谋而合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最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83.
张岱年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是上一个世纪我国为数极少的几个能在会通中西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他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并认同于马克思主义,在开发儒家思想资源建构价值论方面,其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他的学说就像他的做人一样,真诚而平实。他重视中国哲学中的“学”的实践意义,在新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他批评唯心主义哲学,但又执着于理想的追求。他不认同以往哲学中的本体概念,而把人之生命的终极意义托付于唯物主义的“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84.
张载论“心”,重点不在认识论,而主要是把“心”作为落实修养工夫的枢纽。张载修养工夫的学者、大人、圣人三阶段都由“心”贯穿;变化气质、知礼成性、心统性情,大其心,虚心、无心的修养工夫,都离不开“心”。由“心”来觉解太虚本体赋予人的天地之性,通过涵养“心”而体悟“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世界万物一体同源的宇宙意识,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是张载论“心”的要义。张载论心有认识论意义,但以“人本无心,因物为心”而定位张载的论“心”是“唯物主义的认识”的结论是不妥的。因为“因物为心”恰恰是张载要克服的,而“无心”却正是圣人修养工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5.
杜宝——杜丽娘的父亲,作为《牡丹亭》中一个描写不多但又不少或缺的人物,从这部戏剧诞生之始就遭受了不少的非议与恶评。然而,杜宝并非像很多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个反面人物,他为官清廉,尽责尽忠,对待女儿也并非绝情绝义。结合汤显祖的政治理想和从政经历、可以摒除学界认为杜宝是封建家长制代言人的偏见,理解杜宝作为一个父亲的难言苦衷,还原杜宝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86.
摘屈原作品中,其“美政”理想是一条贯通始终的红线。以“美”为政与以“美”为荣欲至“美”,从“善”如流和从“善”而居欲至“善”,“美”“善”之合流欲成“政”境之可达之途。诗人的知、情、言、行都紧紧围绕“美政”理想而展开,在诸多作品中屈原心中的“美政”大道成为了彰显个性、发抒情感,诉求旨归的诗歌创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187.
沈从文作品的理想人格是在都市人生和乡村人生的对立中完成的。其理想人格蕴含着深厚的湘西少数民族文化内涵,表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自然率真、 雄强张扬的审美理想, 这既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个性解放的思潮一脉相承的,也是作家试图以文学艺术的方式改良人性、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重塑国民性格的审美追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8.
世纪之交 ,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出现了新的情况 ,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提高认识 ,扭转“一手硬、一手软”问题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做到“六个结合”,处理好“四个关系”,做到“三个到位”  相似文献   
189.
毛泽东社会理想观是毛泽东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充分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分析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弄清毛泽东社会理想观的历史渊源,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0.
自然法观念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中的核心观念之一 ,它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经历了柏拉图的正义观、阿奎那的神学自然法、卢梭的公意理论、康德的纯粹理性、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菲尼斯的实践理性等诸种形态的不同向度的发展 ,根深蒂固 ,经久不衰 ,成为人类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考察其不同历史阶段的共性 ,可以看出西方自然法观念自始至终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和价值追求 ;折射着不同阶段的社会矛盾和蕴涵着不同阶段特定的利益要求 ;具有鲜明的历史时空性 ,内涵虽然变动不居但本质是同一的 ,即都是某种理念被不同阶段的人类理性客观化的结果 ,因而使一个阶段的人类社会群体深信不疑 ;它植根于人类的理性 ,是一种客观化了的主观理念 ,从而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恒久性 ;它最终被不同时代的政治哲学家形而上为关于人类社会制度的组织精神和建构原则 ,而表现出它的显性形态。可以说 ,自然法观念是人类理性塑造出来的一种文化理念 ,它的作用就在于把人类头脑中的理想逻辑化。正因如此 ,马克思曾指出 ,自然法是不能够被废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