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149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769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81.
借助于L_fuzzy集的4种截集,给出了有界交换BCK_代数的L_fuzzy代数理想的几种等价刻画.  相似文献   
182.
钱谦益奉佛之前后因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钟书指斥钱谦益以明朝旧臣投靠清廷,借奉佛以“隐愧丧节”,论定牧斋昌言佞佛,非真奉佛,不过借佛门中人事以“浇块垒”、“自明衷曲”而已。此说并不周全,钱谦益生长于佛教气氛极浓厚之家庭,自其祖辈起,大都崇奉三宝,故钱谦益自童时即习知奉佛,亦常理中事。另外,其常熟宗族中与钱谦益至亲之顾氏、瞿氏及严氏,皆礼佛虔敬之甚。因此可知钱谦益入清前即奉佛,他并非借奉佛而隐瞒投清之隐情。钱谦益对时政之评论,往往于偈佛护法之文字中发微,其要义有三:人主之奉佛与否,与国运之盛衰密不可分;士大夫之谋人军师国邑者,应效佛门僧徒谋浮屠塔庙之诚;为重臣者,宜以明初文臣宋濂之以佛法事太祖为典范。  相似文献   
183.
理想对人类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人对未来的美好设想,也是人生价值、意义的体现。近代启蒙运动对古代目的论哲学的消解和机械论哲学的确立,致使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社会开始了理性化、近代化的过程,理想和崇高也从此无人问津。人们也因此陷入无意义的生活境遇中,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为了使人们摆脱这一困境,我们需要重建理想主义信念,重建我们时代的共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184.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顾城自选代表作中的一篇,但有些地方存在着粗糙化庸俗化的理解.在诗中,顾城建造了一个至美的世界,却表露出自己心灵的脆弱.美是诗人的全部,因而竭尽守护,但由于脆弱,诗人流露出恐慌和惧怕的情绪.二者的交织隐伏是全诗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185.
严羽《沧浪诗话》评论“以盛唐为法”,但我们并不能据此简单推定汉魏诗歌在严羽的评价中逊于盛唐。他在高度赞赏汉魏诗歌的艺术成就的同时,积极地寻求,并最终在盛唐诗歌中找到了自己的诗歌理想。汉魏诗歌在严羽的诗歌评价体系中.起着参照作用,即其作为高古真纯的诗歌类型,与盛唐诗歌做对比,并验证后者在内容与艺术结合方面相对更高的合理想度。  相似文献   
186.
在近代的佛学热当中,“先进的中国人”都不约而同地将文化建构的思考聚焦在佛学资源的发掘上,力图将佛学有关人生终极关怀的学说,积极有效地转化为新文化的建构元素,但基于不同的文化理想,鲁迅与梁启超对于佛学的价值取向,则表现出了本质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典型地反映出近代中国在文化转型时期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建构理想和价值择取导向。  相似文献   
187.
广告学作为新兴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统计学、文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如果忽视了广告学科应用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强等特点,用传统基础学科的管理模式建构广告专业,势必会产生诸如广告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广告实践,学科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系统化等“发展瓶颈”问题。就高校广告教育中几个热点问题作深入分析,以求能为广告专业的学科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8.
古代绘画中的陶渊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曾提出,陶渊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古代绘画中大量关于陶渊明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论断。现存关于陶渊明的绘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材于他的作品;第二类取材于他的遗闻轶事;第三类是陶渊明的肖像画。考察这些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可以看到陶渊明在画家心目中的影像,进而探讨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所体现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及陶渊明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89.
罗贯中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罗贯中创作的杂剧与小说相互比较、印证的角度 ,论证了罗贯中的社会理想是由君仁、臣贤、民乐等层面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太平盛世安乐蓝图。从接受与创造二者关系的角度 ,论证了罗贯中写作《三国志演义》是多层面接受之集大成与万方为我用之新创造的辩证统一。从其创作过程所面对的各种矛盾的角度 ,论证了两把评价尺度的矛盾统一 ,忠义道德观念的冲突整合 ,意识与潜意识的表里互渗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0.
中山国由于处于华夏族文化圈内的地理环境和游牧民族逐水草而迁徒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它既接受了华夏族国家普遍实行的嫡庶妻婚制,又保留了本民族游徙而嫁的婚俗,还受到境内商族遗民男女无别遗风的熏染,从而使中山国的婚姻形态呈现出诸民族融合的多元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