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14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5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该文运用文学、语言学与韵律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哈萨克族叙事诗《阔孜》的《戴维提》版本的音节、诗句、音步、诗联和诗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该版创编于20世纪以后,诗句结构比较松散,除了拥有十一或十二个音节的五音步诗句组成的双联诗段以外,还有七个或八个音节的三音步或两音步诗句组成的三个以上诗联的诗段。这是哈萨克族叙事文学作品的逐渐"衰弱"的标志。  相似文献   
42.
布莱希特创立的以"间离-思考-行动"为核心模式的"叙事剧"戏剧理论要求把叙述性、评论性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主张"舞台叙述事件",从而引导观众进行理性的评判和自我反思。布莱希特成熟期所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是其叙事剧理论最彻底的体现,该剧从剧本结构、表演手法、戏剧功能等方面很好地实践了他以"间离效果"为核心的"叙事剧"理论。  相似文献   
43.
对于世界许多民族国家来说,史诗无疑是一个重要文类.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通行着非常狭隘的史诗观念,这种观念是以古希腊史诗为范例的.问题集中在什么是史诗、什么不是史诗.中国史诗体量巨大、类型多样,至少在形式上是多样的、演述是多样的、受众是多样的、社会功能是多样的.我们要根据多元的史诗传统,树立多重选择的研究视域,为世界史诗研究提供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44.
此文打破中国古代建筑师研究的局限 ,在建筑文化的广阔视野中发掘被后人遗落的古代大师 ,通过史诗、典籍和建筑考古的综合研究 ,展示了公刘和父这两个三千年前的建筑规划大师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5.
楚荷的长篇小说《苦楝树》,以一个普通工人的视角来探察国有工厂的兴衰史,企图对198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改革文学"进行历史化的超越。它避开以往改革文学仅关注工厂领导层的的叙事惯例,聚焦底层职工生活,着力表现改革过程中的人性与文化之痛,并创造性地再现和建构了以湘潭为依托的地方性知识,是新世纪以来改革文学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46.
郑振铎对民间文学诸体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郑振铎对神话、史诗、故事、民歌等民间文学体裁的研究 ,放在当时的学术背景和民间文学研究的发展中进行分析 ,说明他在民间文学方面成就卓越 ,以引起人们对这位学者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47.
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儒生,在国破家亡的时候,最佳的做法莫过于舍生取义了,但是面对明清之际的历史大变动,屈大均和大多数士子一样茫然无措,只得逃禅求生。这和平常老百姓眷顾生命,追求善果的做法是一样的。不过他能交游志士、凭吊故垒、追怀先贤,进一步形成了儒生气质并弃禅归儒,积极参与抗清复明的活动,最终能忍受生活的煎熬以遗民终老,维护了一个士子的完美形象。其一生许多难解之谜多可以从他的儒生角色形成过程中的气节变化来解释。  相似文献   
48.
德国中世纪骑士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扼要述评了德国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兴衰,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德国骑士文学的三种主要体裁:英雄史诗、骑士传奇和宫廷情歌,并对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9.
作为一名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张孝祥的词创作经历了两次较大的转变.文章拟就其第一次词风转变作一些初步探讨,主要采用词人生平经历之考察与作品内容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大致勾勒出其词风嬗变的基本轨迹,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词人的思想风采。  相似文献   
50.
《水浒传》的"社会风俗史"意义及其"精神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时人 《求是学刊》2007,34(1):94-105
《水浒传》特殊的“集体累积”成书过程,决定了它是“历史成份”极其稀薄的“英雄传奇”小说,其绾结短篇的特点,使众多“英雄好汉”的出身经历和聚义故事成为这一鸿篇巨制的主体内容。这些主要源于宋元民间“说话”的故事,保留了大量社会生活“原生态”的描写,使《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社会风俗史”的意义。在漫长的成书过程中,《水浒传》不仅在叙事艺术上经历了反复锤锻,同时也积淀、凝聚了“近古”以来中国社会广大民众普遍的观念意识和情绪心理,形成了带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