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82篇 |
免费 | 213篇 |
国内免费 | 9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05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67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251篇 |
丛书文集 | 990篇 |
理论方法论 | 327篇 |
综合类 | 5728篇 |
社会学 | 456篇 |
统计学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141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143篇 |
2014年 | 324篇 |
2013年 | 464篇 |
2012年 | 366篇 |
2011年 | 466篇 |
2010年 | 435篇 |
2009年 | 464篇 |
2008年 | 543篇 |
2007年 | 602篇 |
2006年 | 719篇 |
2005年 | 652篇 |
2004年 | 620篇 |
2003年 | 636篇 |
2002年 | 433篇 |
2001年 | 317篇 |
2000年 | 190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周丽琴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13-16
天理与人欲的思想是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王夫之批判并继承了前人的学术思想,提出了崭新的理欲观。其主要观点是理欲合一、理寓欲中和导欲于理。王夫之的理欲思想尖锐地批判了佛教、道教和宋明理学的禁欲主义,深刻地阐明了人的物质欲望的合理性,提出了导欲于理、以理制欲的主张。它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2.
彭锡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0(3):336-340
缔约国报告制度是联合国人权公约监督实施的主要手段,是一种通过寻求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平衡,从而促使缔约国履行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有效手段。缔约国报告制度的主要特征是独立专家机构通过接受,审查缔约国提交的报告,与缔约国建立建设性对话关系,从而促使缔约国履行人权公约规定的义务。缔约国报告制度从产生发展到今天,其运行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原因是国家没有正确认识这种监督实施措施的性质,正确处理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国际社会应该对缔约国报告制度进一步改革,国家应该增强与国际社会合作的意愿。联合国人权公约缔约国报告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43.
毛新志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25-128
转基因食品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它可能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有必要在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前进行人体试验。那么,转基因食品人体实验能够得到伦理辩护吗?本文通过正反观点的论证与分析认为,转基因食品的人体实验是对公众的身体健康负责的必然要求,可以得到伦理辩护。 相似文献
44.
科学发展观与建构和谐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梁德智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78-82
由于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和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必然统一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提出从法治教育、素质教育两个方面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45.
刘少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5):73-77
人的本质性特点就是无论在哪方面都可以具有无限创造性,历经漫长岁月创造了璀璨的人类文明。创造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根植于人的个性化心智结构。大众的个性张扬构成了富有创造性活力的多元化、多样化社会。创造出合适的教育模式和能让孩子们身心健康自由成长的环境,并将其无限可能的潜质转变为现实的创造性能力,这就是我们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与实质。 相似文献
46.
王怀乐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1-14
通过对《孟子》的深入解读,发现孟子的德育思想主要包括"性善论""决定论"和"修养论"三个方面的内容。分析指出"性善论"是孟子德育思想的逻辑起点,"决定论"是孟子"性善论"与"修养论"之间的关键环节,"修养论"是孟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和价值所在。认为从性善到行善,孟子的德育思想体现出极其严密的逻辑,只有把三者联系起来,各自的意义和价值才得以彰显并得到充分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47.
丁锐华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忘记这一点。如今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和谐,影响到社会和谐的诸多方面,直至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文章指出,作为依法治国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法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途径主要有:建立和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严肃执法,维护环境的公平正义,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增强后盾力量。 相似文献
48.
竞争,尤其种内竞争,是生物存在和进化的机制和动力。虽从发轫之日起人类社会内部就存在竞争,但唯有市场经济的出现,才在其内部建立普遍、持久、高效的竞争机制,从而使人的生理素质或类属能力更好地得到维持和提高,推进了社会的演进和发展。旧经济体制却违背了这一规律,人为地取消竞争,长此以往社会必然倒退。人类应该遵循竞争规律,创造一定的社会条件优化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49.
创立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土后,在同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文化的相互冲突与相互交融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中国佛教有许多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特点,入世化、人生化成为其最重要的特色之一,这在禅宗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典型。禅宗的根本经典《坛经》的人间佛教思想既继承了佛陀创教的本怀,又结合中国传统固有的思想文化,在满足中土社会大众需要的过程中,发扬光大了入世救度众生的大乘佛教精神,其所提倡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特殊体现。《坛经》的心性本体论同时也是人性论,其透过心性论所表达的对无相、无念、无住的人的清净本性亦即人生实践主体的肯定,为人生展现了全新的生命意义。《坛经》的人间佛教思想奠基了中国禅宗人间佛教的基本特色,也为近现代以来的人间佛教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