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9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174篇 |
理论方法论 | 39篇 |
综合类 | 1026篇 |
社会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93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103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继烈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54-56
蒸汽机车是人类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见证了一个时代,是极其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是鲜活的、不可复制的历史教材。我国的蒸汽机车为打赢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工业崛起立下赫赫战功,是历史的丰碑。蒸汽机车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特种旅游主打项目,也是我省重要的旅游外汇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72.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寓人文素质教育于英语课堂的尝试,强调在搞好语言教学的同时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外语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把大学英语教学提到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73.
戴姝英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148-150
新闻教育旨在为新闻媒体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新兴学科,我国高校新闻学专业建设仍处于摸索与调整阶段。目前新闻本科教育偏重专业技能学习,忽视人文社科知识传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导致新闻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于新闻事业发展。如何适应行业未来发展需求,更新教育理念,科学调整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新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74.
王新敏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4):71-76
艾伟自上世纪90年代末登上文坛以来,就凭借诗性的语言、奇幻的想象以及深刻的人性与命运主题揭示,在文坛上引起广泛关注.他的长篇小说《越野赛跑》即是一种寓言化、狂欢化的书写,一经发表便得到评论界好评,展示出作家不俗的实力.本文试从文体学角度解读其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文本叙事特征,以其中的集体叙事为论述重点,并结合作家本身的创作背景,考察小说所蕴含的历史及人文关怀.无论是集体回忆式的画面展示,还是众声喧哗般的现场辩解,作者都不忘历史解构的意图,亦庄亦谐中将反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75.
胡德海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3)
研究人文精神从历史上看要涉及中外两种不同的思想资源,回顾和梳理古今中外不同的人文思想资源以明确在21世纪的现代应当尊奉的人文精神更应该以人为本,其根本之点在于对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需要和人是目的,人是中心理念的张扬与肯定。 相似文献
76.
地域人文传统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论“浙江潮”对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的引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嘉良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2):1-7
"浙江潮"引领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取决于浙江作家对世界文学新潮的敏锐感知与把握,也根因于积淀深厚的地域人文传统对现实主义的精神呼应。其引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新文学各个时期都有显著表征,集中体现在对各种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形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7.
吴点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134-139
《考工记》凝结着浓浓的科技人文关照情结。概而言之,即和谐是科技之本,实用是科技之经,生活是科技之源,艺术是科技之躯,生命是科技之脉,精确是科技之根,求真是科技之性,尚智是科技之脑等思想,其创新之处正在于他把自然、科学、文化、生命真正有机地贯通了起来,实现了科技生活的人文复归,避免了西方式的"主客二分"模式而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进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后果。 相似文献
78.
王静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372-376
黑塞在教育小说中一直坚持不懈地探索教育对于人的精神成长的意义。黑塞的教育观主要来自由歌德建立起来的、德国古典人文主义的教育观,所以,他的教育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与歌德潜在对话的结果。歌德的古典人文主义的教育观主要是一种精神意义的实践,缺少社会现实的深厚土壤;对此,黑塞在其教育小说中既肯定歌德的古典人文主义教育观对人的精神成长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反思这种教育观念的非现实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79.
翻译理论研究能走上系统化、科学化和客观化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语言学的发展。不过,语言学派翻译研究者大多把翻译研究纳入语言学或应用语言学的范畴,这一做法不能全面反映翻译学科的根本性质。这种范式体现出单纯精准科学化的片面性,在翻译研究中并不完全适用。把人文科学中并不稳定的客体当作相对稳定的自然科学的客体来看待,在较大程度上抹煞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性,使翻译研究成了一种程式化的规律研究。翻译实践不是一般语言活动,而是双语转换活动,是一种人文性极强的实践活动。研究翻译实践活动的翻译学是一门与语言学、文艺美学、文化研究及信息传播学等学科相平等的独立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80.
乐黛云教授在比较文学学科重建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繁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5)
2011年,我们将迎来我国当代著名比较文学理论家乐黛云教授从教59周年与80华诞。我们纪念乐先生新时期三十年来在比较文学重建中的重要贡献不仅是对于三十年比较文学发展的一次检阅,而且也是对于只有在新时期才能产生的像乐黛云教授这样的中国文学理论家成就的一种总结与应有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未来学术发展的一种殷切的期望。期望我们大家学习乐黛云先生,在未来有更多的乐黛云这样的学者产生。新时期以来乐黛云教授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与领导者努力构建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并使之逐步成熟。她从1980年开始,整整三十年来,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智慧都奉献给了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的重建。她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与队伍建设等方面均作出杰出贡献,给整个文学学科乃至人文学科的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