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5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34篇 |
理论方法论 | 25篇 |
综合类 | 776篇 |
社会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刘建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8(4):28-3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个坚持”的基本命题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和深厚的哲学意蕴,其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实践论三个基本维度进行思想体系构建。其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为思想原点,解决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的元哲学问题;以生态历史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等为逻辑展开,从文明形态、发展道路、价值立场等方面进行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的理论建构;以生态政治领导观、生态系统治理观、生态法治观、生态全民行动观、生态全球共赢观等为方法论指导,回答了“怎么建设生态文明”现实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总的遵循,为建设美丽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2.
冯鸽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4):111-115
现代文学中都市题材被作家从不同角度以批判的态度关注,着重表现了都市的负面特性:殖民性、腐朽性、封建性,这种批判态度表现出作家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和民族精神的探索。随着当代都市的发展,作家们对于都市的批判姿态应该调整,以开放的新眼光重新思考这一现代化命题。 相似文献
73.
"人"在《金瓶梅》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霖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4):100-105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金瓶梅》对于人和人性的描写和思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写了人性的压抑、人性的觉醒、人性的扭曲,写出了人的兽性与理性的矛盾与统一。这也是《金瓶梅》在艺术上能塑造出一批真人、活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4.
王伟滨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52-57
人类既不是自然的受惠者,也不是自然的主人,人类是与他物共存、共生的存在物之一,通过生死转化而与自然融为一体。东西方哲学和文学中许多关于昆虫的描述启示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像蜜蜂与花的关系那样,相互依存、互惠互利;人类生存的意义既不在于存在本身也不在于思想,而在于人类对自然万物所肩负的责任。真正生态化的生存,应当是人性化的、甚至是神圣化生存,而不是回归纯粹自然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5.
医学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事业,充满对人幸福生活的理解、对人生命价值的认识和善待生命的人文情怀,长期过度的医学技术教育失却了医学中的人性关怀,要重振医学中的人文精神,找回现代医学失落的人文情怀,提升医学人性,必须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76.
牛津大学素有博雅教育的传统。其中,人文精神是其自觉追求的目标。牛津大学的人文理想及其课程实践的生命在场是对大学人文精神的一种现实回应。普遍知识的传授、求真之路的朝向、绅士典范的培养以及哲思传统的守护,坚守着牛津大学的人文理想;显性人文课程和隐性人文课程的设置,践行着牛津大学的人文理想。牛津大学对人文理想的践行和整全人的培养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7.
《论语》和《旧约》均立足于中西古代以畜牧农耕为主的传统社会,其包含的契约精神与仁爱主张既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古代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对于中西当代社会的文明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体现了中西伦理价值观形成的悠久历史与传统。在《旧约》叙事中,上帝给选民的应许之地意味着以畜牧业为主的古代以色列人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意味着原始农业的开始。于是,在这样一个生产力低下,生产关系简单的原始农业社会,上帝的言语行为无异于社会规范,并代表着自然法则,其与以色列人之间所立的契约也被等同于律书,并影响了古代近东各民族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但《旧约》在强调社会规范及其约束力的同时,却忽视了个人的内心修养和人性的塑造。与《旧约》同一时代的《论语》却恰恰相反地强调了个体修炼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故而站在修身养性的角度提倡“克己复礼以为仁”,强调了本心修炼对礼和道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论语》和《旧约》蕴含的不同德性观与传统社会的农业发展和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的比较不但从根本上解释了中西传统道德价值观差异的历史文化根源,更是引发了当代社会对德性问题的追溯与思考。 相似文献
78.
谢雯萍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117-121
20世纪,麦克弗森创追性地提出了占有性个人主义批判,揭露了自由主义理论中自我的至高无上性和社会的原子化倾向;深刻剖析了自由资本主义将自我欲望化、社会工具化处理的内在缺陷;明确指出了自由资本主义由于自我欲望至上而导致个人德性泯灭的弊端;警示了社会的发展应该努力保持个人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以及财产追求和个体德性提升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79.
马向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9(5):27-29
关于“人文”和“人文教育”有 3种不同的理解。实际上 ,人文应包涵精神层面、情感层面和态度层面。人文教育要从知识、情感和精神三方面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80.
任全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3):73-78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实质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对其所产生影响的评判、研究成本的测度及总价值的评价;哲学价值论为研究成果评价提供不同的评价视角与评价主体,学术共同体更关注成果的学术价值,政府与社会更关注成果的社会价值;经济学价值论为成果评价提供了"价值最大化"原理与"价值工程"思想,当一项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成果相比质量水平相当时,其研究经费投入越少则价值含量越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