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69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34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Genetic algorithms (GAs) are adaptive search techniques designed to find near-optimal solutions of large scale optimization problems with multiple local maxima. Standard versions of the GA are defined for objective functions which depend on a vector of binary variables. The problem of finding the maximum a posteriori (MAP) estimate of a binary image in Bayesian image analysis appears to be well suited to a GA as images have a natural binary representation and the posterior image probability is a multi-modal objective function. We use the numer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 posed in MAP image estimation as a test-bed on which to compare GAs with simulated annealing (SA), another all-purpose global optimization method. Our conclusions are that the GAs we have applied perform poorly, even after adaptation to this problem. This is somewhat unexpected, given the widespread claims of GAs' effectiveness, but it is in keeping with work by Jennison and Sheehan (1995) which suggests that GAs are not adept at handling problems involving a great many variables of roughly equal influence.We reach more positive conclusions concerning the use of the GA's crossover operation in recombining near-optimal solutions obtained by other methods. We propose a hybrid algorithm in which crossover is used to combine subsections of image reconstructions obtained using SA and we show that this algorithm is mo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than SA or a GA individually.  相似文献   
102.
分析了地处盆周山区的平武县的地貌、土地、土壤、气候的概况及特点,讨论了山区特殊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适应山区环境条件的玉米杂交种应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3.
试验和推广应用的结果表明,用膨化谷壳粉与棉籽壳、玉米芯、木屑作培养料,按10~20:20~30:20~30:20~30的比例混合栽培毛木耳,风干耳率达20.00%~24.85%,烘干耳生物学效率(BE%)为18.00%~19.86%,与棉籽壳、玉米芯、木屑按1:1:1的比例混合的常规配方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干耳产量高,优质耳片率高,料成本可降低0.10~0.20元/袋,经济效益提高0.15元/袋。表明可以选用膨化谷壳作为商业化栽培毛木耳的一种主要原料。商业化栽培毛木耳的培养料不需添加有机氮源,如玉米粉、麸皮、米糠等;亦可不加磷肥、石膏、碳酸钙等无机肥料。  相似文献   
104.
研究表明杂交水稻新组合江优151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是:采用水田地膜拱棚覆盖育秧方法,培育矮健多蘖壮秧;栽适龄秧,秧龄不超过45d;栽宽窄行穴植双株,保证基本苗达到180万亩/hm2;施足肥,其施肥量氮氮肥150~172.5kg/hm2,P2O5肥90.0kg/hm2,K2O肥105.0kg/hm2;施肥方法宜采用重底稳中攻穗法,即底肥占60%,苗肥占20%,穗肥占20%。通过示范典型田块的产量结构调查分析,指出增穗、增粒是江优151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报道了在实验室(空调培养)、温室及田间等不同条件下,利用花粉管通道转导外源野生稻 DNA 进入栽培稻,并将 D_0代外源 DNA 重组体幼胚进行培养,威功地获得了一批外源野生稻 DNA 重组体植株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用花粉管通道转导外源 DNA 的整体系统是简单易行的方法。花粉管通道转导外源野生稻DNA 与 D_0代重组体幼胚离体培养相结合的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改良稻种资源和进行水稻分子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6.
本试验研究了在翻耕、浅耕和免耕三种土壤耕作方式下稻茬油菜田不同种类杂草的发生情况。其结果表明:与翻耕和浅耕相比,免耕可使看麦娘等杂草数量增加而使猪殃殃、繁缕等恶性杂草的数量减少。杂草的发生与耕作进行的时期也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不同不育系所配杂交水稻组合在单、双株寄裁条件下的秧苗素质研究,结果表明:Ⅱ-32A所配组合的总根数、白根数、白根率和分蘖性能等指标均较优,特别是白根率高,根系活力和分案能力强,但繁茂性稍差。冈46A所配组合其突出特点是叶面积和苗高占优势,繁茂性好,秧田各时期的于物质积累能力较强,但根系活力稍差,白根率较低。二汕A所配组合的特点是在发根力和根系活力上稍占优势,白报率较高。D汕A所配组合无突出特点。寄款方式对秧苗素质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前期和后期的差异大。前期双株秧稍占优势,但在后期刊单株放的优势很明显。因此,在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为培育壮秧,增加秧龄弹性,应提倡单株寄栽。  相似文献   
108.
对汕优63自1986年至1993年在四川省水稻区域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和抗稻瘟病鉴定结果分析表明,汕优63由高产、稳产、中抗指瘟病而逐渐丧失抗性,产量呈波动状态,1993年降至最低点。指出了现阶段水稻栽培必须以多组合当家。  相似文献   
109.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影响杂交水稻 D 优63产量的诸因素中,选择了五项主要因素,建立五元二次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经电子计算机模拟、筛选,提出 D 优63在平坝区种植条件下,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秧龄和基本苗,其次是施磷量和施钾量。同时明确了不同产量水平的农艺措施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常温和高温下对PVDF/SiO_2,(PVDF-聚偏氯乙烯)膜的恒压负电晕充电,系统地研究了充电注入的负表面电荷受激脱阱后在电荷层自身内场作用下的输运规律。确定了TSD(ThermallyStimularedDischarge)的偶极峰和空间电荷峰对电荷稳定性的明显区另。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负电晕充电对该材料的驻极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