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文本的风格系统构成来探索形合与意合问题可以发现,英语形合性与汉语意舍性实则是作品语言风格和民族风格的体现,而其相对性则是对言语风格和语体、时代风格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研究中,需要充分关注常被忽略的英语意合和汉语形合现象。在翻译实践中,有必要保留原文中的形合或意合特征,有时需要特意以汉语形合的方式翻译英语的意合表达,或反之,以尽可能完整地保存原作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22.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有很多四字格结构的词语,这被认为是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在西德尼.沙皮罗的英译本中提供了很多精彩的四字格结构的英译范例。本文主要从汉、英两种语言中意合及形合的角度对汉语四字格结构的英译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3.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汉英民族思维的差异导致汉语和英语表达迥异。由于英译汉的过程既是语言形式转换的过程,也是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汉英民族思维的差异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4.
英译汉中,英语的结构变化复杂多样,汉语的意义丰富。译者需要从宏观上明确英汉两种语言的主要结构特征,从微观上分析英语文章的句式结构,并按汉语的逻辑要求,采用各种变换策略,合理转换原文的位置,实现形合和意合的统一。探讨了英译汉中的七种位置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25.
思维活动是翻译的基础。思维作用于语言,语言也作用于思维。汉英两套语言系统在形成思想和概念的过程中,建构起两套不同的思维形态体系。文章意在深化对汉语与英语这类有明显异质性差异的语言的对比研究,从一个层面解读两种语言转换的规律。  相似文献   
26.
汉语和英语的意合与形合差异是语言学界和翻译界的老话题。关于其与思维方式的联系,虽然在众多的文献中也有涉及,但并未单独将之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探讨。从汉语和英语所依赖和体现的思维方式角度入手,探求汉语和英语意合与形合之差异的原因,旨在为意合、形合之理论研究开拓一片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7.
省略是英汉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共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英汉语言中都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等现象,但是在各自的运用中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通过对比两种语言中省略的应用,英汉两种语言形合及意合的特点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28.
文章着重讨论了形合与意合的功能对等翻译是如何进行的,总结了在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对形合与意合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总原则。在具体运用总原则对文学作品中的形合与意合进行功能对等处理时,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1)原文的形式与功能都得到或近似得到保留;(2)功能得到保留,但形式有所改变;(3)只保留了功能,取消原文形式。最后,通过对《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的大量实例的引用和分析,文章对形合与意合的功能对等翻译进行了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29.
和英语零主语指代相比,汉语零主语指代的现象要复杂得多,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汉英语言的不同思维特点造成的。本文通过意合和形合、主题显著和主语显著、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整合思维和拆分思维四个方面的比较,对复合句零主语的指代所反映的汉英语言思维特点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
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不同思维方式影响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构成,进而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章试图把思维方式、语言和翻译三者结合起来,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入手,以《道德经》的英译为例句进行分析,从而为翻译工作摸索新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