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10篇
  免费   2094篇
  国内免费   711篇
管理学   1925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910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758篇
丛书文集   8069篇
理论方法论   2499篇
综合类   45996篇
社会学   3275篇
统计学   1861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467篇
  2021年   631篇
  2020年   805篇
  2019年   788篇
  2018年   749篇
  2017年   920篇
  2016年   981篇
  2015年   1281篇
  2014年   3134篇
  2013年   3979篇
  2012年   3999篇
  2011年   4616篇
  2010年   3698篇
  2009年   3750篇
  2008年   3927篇
  2007年   4749篇
  2006年   4777篇
  2005年   4236篇
  2004年   3961篇
  2003年   3938篇
  2002年   3236篇
  2001年   2760篇
  2000年   1489篇
  1999年   454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31.
文章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出发,对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拟定的改革方案已付诸实施,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32.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相互毗邻,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在语言文字方面两国人民互相学习,相互影响,有不少相同、相似之处。但其中也有一些看似相同,实际上已经出现差异并具有特色的词汇和习俗,弄清这些词汇和习俗差异对我们学习日语和同日本人交流大有益处。尤其是在日语教学中,把这些词汇与习俗的异同及时渗透给学生,把中日文化的对比融入日语语言教学中,既可大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又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交际水平、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3.
Through the use of two central Bakhtinian concepts, authoritative and internally persuasive discourse (wor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ideology of linguistic hegemony as a source of power in the Greek public sphere and the condition of language shift faced by the Albanian‐speaking communities of modern Greece. I argue here that a cautious application of these two notions, which are relevant to linguistic ideology, can reveal crucial aspects of two processes: that of subordination to and that of questioning of the dominant linguistic ideology by local Albanian‐speaking communities. Thus, in language shift contexts, it is possible that no simple relations obtain that place social agents in unquestionable and easily predictable positions. Such an approach proves useful for the sociolinguistic study of threatened language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34.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nd goodness-of-fit techniques are used within a competing risks framework to obtain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s of hazard, density, and survivor functions for randomly right-censored variables. Goodness-of- fit techniques are used to fit distributions to the crude lifetimes, which are used to obtain an estimate of the hazard function, which, in turn,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survivor and density functions of the net lifetime of the variable of interest. If only one of the crude lifetimes can be adequately characterized by a parametric model, then semi-parametric estimates may be obtained using a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 of one crude lifetime and the empiric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the other. Simulation studies show that the survivor function estimates from crude lifetimes compare favourably with those given by the product-limit estimator when crude lifetimes are chosen correctly. Other advantag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5.
职业地位取得的社会性别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描述被调查夫妇之间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出发,分别勾画出他们的地位实现模型。首先验证了不论性别,教育地位都是决定职业地位实现的首要变量;但也正是在教育地位的实现和向上流动(再求学)中,伴随婚姻生育等生命事件的发生,无形的结构性制度因素(意识形态层面的性别制度、性别规范和性别文化)正如后现代主义试图解构的那样依然支配着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使扮演双重角色的妻子或无意识地或有意识地遭遇了丈夫不为之所累的两难困境,并最终阻碍了女性的教育地位、既而是职业地位的实现。本文最后提出了三点建议和几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6.
无灵句是英语中一种很重要的句式结构,能否掌握无灵句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概括了无灵句的特点及其分类,并且归纳出较为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7.
"袖"舞是东方舞蹈的一大创造."袖"的运用,除延长了人的肢体,大大扩展了身体的表现力外,还通过舞者手臂、手腕、腰腹、身肢等不同力量、不同幅度的运动,使"袖"缭绕空际,变幻着无数的形态,其传情丰富、鲜明,超过了许多表情手段."袖"的徐缓、抑扬、飘忽、回旋所产生的形式美,完全可以把人们引入一个非物质的境界之中,赋予"袖"舞以人文精神内涵和意蕴,展现了"袖"舞的魅力和光环.  相似文献   
138.
叠词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格,能带来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叠词形式多样、功能不一,在传达情感、强调意义和创造意境等方面颇具功效,其使用可促进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艺术统一。在结构工整严谨、对字词精炼传神、美学效果要求较高的汉语古诗词中,叠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聚焦汉语古诗词中叠词的常见类型、特殊功能,关注其英译的策略原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9.
人类要想更好地生存必须发展,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40.
就当下艺术现状,尤其是架上艺术危机的分析,展开对绘画思想性的深刻思索,并通过对绘画与现代视觉传播媒介相互转译实验探讨,求取两者的不同所在,进而反映笔者对艺术现状的感知焦虑,以期在艺术的纯粹思维与纯粹摹写之间划定一个合理的空间,亦即确立纯艺术领域,用以对抗艺术消亡论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