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917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指数因素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而其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所用的指数体系。利用传统的综合指数体系从事因素分析虽方便,使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提出用其他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的思想,以弥补传统综合指数体系在因素分析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2.
论《世说新语·贤媛》之"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世说新语.贤媛》中女性的特征,指出了“贤”之一字不同于封建礼教所要求的新的内涵,并阐述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这种新的审美理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塑造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主要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应该确立三个向度:心灵的关照、“思”的向度、底蕴化教学。以此拓展教学的高度和深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达至教育无痕的育人境界。  相似文献   
104.
可以把不同社会的不同政治生活看成是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不同应战模式.这类应战模式在奥克肖特看来,可以抽象地划分成为两种极端的"理想类型":信念论政治与怀疑论政治.人们正是通过在这极端"类型"的中间地带作出移动与调整,来使社会适应来自外部与内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由于近现代以来人类理性的盲目膨胀,各国应对时代挑战的政治类型在本质上都严重偏向于信念论政治.信念论政治在显现自身合理性的同时,也把人类拖到了极其危险的意识形态政治之中.而解决之道就在于,以向怀疑论政治的适度回归来打通走向后意识形态政治之路.  相似文献   
105.
以30名蒙古族英语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英语绘本教学跟踪调查,对比分析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民族认同和语言态度的变化,探讨英语教育对于蒙古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和语言态度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6.
理性传统决定了西方的意象研究以想象过程为切入点,理性的参与使意象中蕴含的情感淡化,并逐渐客观化为图片;20世纪初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主义"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但意象主义意象论在本质上仍属于西方传统,偏重图片效果和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107.
十七年乡村电影在展示乡村生活和农民形象时,表现出热爱乡村,由城市回归乡村以及乡村是乐园等形态趣向兼容杂陈的乡村情结。此乡村情结主要源于当时主导话语认同的构筑与创作者田园理想的诗意想像,前者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乡村真实,后者寄寓了创作者在现实世界找寻和想望人生诗意的憧憬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8.
哈耶克与波普尔从各个方面对建构主义的理想社会进行了批判。对理性主义、历史主义、自由主义、道德主义的批判构成二人共同的完整的批判思想体系。主要探究了波普尔和哈耶克共同的政治思想主题之一,即对建构论者倡导的理性主义的批判,并概括性地分析了其利弊所在。  相似文献   
109.
笔者从图片文献学的角度对城市林业学科的景观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所收集的国外城市城市林业图册,选择有代表性的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四个国家的图册进行分类处理、分析。总结了这些国家的城市生态建设特点和模式。  相似文献   
110.
张载论“心”,重点不在认识论,而主要是把“心”作为落实修养工夫的枢纽。张载修养工夫的学者、大人、圣人三阶段都由“心”贯穿;变化气质、知礼成性、心统性情,大其心,虚心、无心的修养工夫,都离不开“心”。由“心”来觉解太虚本体赋予人的天地之性,通过涵养“心”而体悟“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世界万物一体同源的宇宙意识,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是张载论“心”的要义。张载论心有认识论意义,但以“人本无心,因物为心”而定位张载的论“心”是“唯物主义的认识”的结论是不妥的。因为“因物为心”恰恰是张载要克服的,而“无心”却正是圣人修养工夫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