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53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995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中国传统信用观是以人情或亲情为纽带而形成和运作的 ,不可避免存在自己的局限性。这种信用观人为地把人分为熟人和生人两种群体 ,使信用有了程度上的差别。因此 ,传统信用观必须进行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822.
《郐风.隰有苌楚》主旨,古今有多种阐释,本文从接受史的角度,对产生于历代的具有代表性的解读进行遴列,并力图从各具代表性解读的立论理据得失入手予以探讨,努力通过《郐风.隰有苌楚》一诗诗旨接受的解读来窥《诗经》作品接受的一斑。  相似文献   
823.
一直以来,幸福问题始终是伦理学的中心问题。科学技术是实现幸福的基础,人类幸福是科学技术的终极目标。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幸福度。然而从古到今在看待人类幸福度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只有重新审视二者的关系,才能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幸福服务。  相似文献   
8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这一活动能否将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亦离不开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阚可以看出,科学、正确的国情观既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的必然结果和生动体现,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基石。  相似文献   
825.
张晓林 《学术界》2012,(1):152-160,287
谭嗣同在《仁学》中运用基督教神伦和灵肉区分原理,批判传统不平等之纲常;运用基督教友道观念作为建立《仁学》新伦常的“圭臬”,阐发伦理平等之义.  相似文献   
826.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为影响。文章从就业结构协调的角度考察广州市产业结构变动、就业结构变动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非协调发展的表现形式,从宏观层面的角度提出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27.
自由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当自由受到严重压抑时 ,人们常常会对自由与死亡作出一个二元价值判断。普希金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死亡意识的诗人 ,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换取民族自由和公民自由 ,以此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他的自由诗歌就是这种死亡观的诗意表达 :以“立功”和“立言”的形式来战胜来自死亡的威胁和对死亡的恐惧  相似文献   
828.
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面对历史和现实,不断总结我国的经验教训,提出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并把对外贸易提升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一个战略问题来认识。通过对邓小平一系列对外贸易思想的阐述,认为其对外贸易思想不仅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已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9.
史卫 《唐都学刊》2004,20(6):14-18
社会重诗风气和以诗取士积极推动了唐诗传播,并为之营建了良好的传播环境。唐诗传播途径由散点式个体传播逐步向社会辐射形成片状传播,并由交通网联结成庞大的传播体系。唐人对传播是积极的、主动的,并能注意传播反馈。  相似文献   
830.
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邓小平、江泽民对此都提出过在本质上一致而又各具时代特征的科学命题。这些命题既保持着一种前后一致、继往开来的认识关系 ,又是理论与实践双重创新的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