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53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995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91.
梁启超的国民性改造思想,从开民智到新民论,再到国民运动、新文化运动,不断进步与丰富。其宣传活动从戊戌前到"五四"后,持续而广泛,约分五个阶段。梁启超为贯彻国民性改造的思想主张所采取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包括四个方面:政治指导国民,舆论向导国民,立会建党提高国民,兴学讲学培养国民。  相似文献   
892.
道的根本内涵是周行不已,因此才体现为"道路"或"道理".论文原道,在于把文艺之"文"与造化之"文"一体贯通,使个体人心与天地之心统一、艺术创作的法则与万物生化之道统一.文以载道,在于突出儒家道统所建立的伦理规范,但其中仍然保留了道周行不已的含义和藉言通要眇、从物见几微、在优游涵养中获得道的生机流行活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893.
阿Q的"把异族视为鬼子"和"把异族视为神仙"的民族观使他产生了两种精神胜利"神鬼相别的心理优越"和"人仙相邻的心理优越".这影响了中国国民性中主奴根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894.
中国现代旅游的主题化,其根植性来源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圣化”情结,进而演变成地域社区文化的归一性根蔓缔结与形象主题泛化倾向的追求。文武圣人情结的归附与衍生,形成旅游主题文化理念整合的催生剂,渐成中国现代旅游主题文化开发的固定模式。  相似文献   
895.
县域经济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县域经济是我国宏观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迟缓,后劲不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应当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县域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96.
1946年11月,国民党违反政协决议,一面大打内战,一面召集"制宪国大",但为争取美援,贯于排斥异己的国民党政权迫于美国的压力而伪装革新,急需一两个少数党参政以粉饰门面.民社党人在犹豫、挣扎之后,终于提出"附条件的参加".究其原因,民社党不仅在政纲、立场上与国民党有相近或相同之处,背后还有功利主义的驱使.  相似文献   
897.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思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的政治学说是政治化了的伦理学,是对苏格拉底思想的偷渡。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维正相反,他通过批判其师柏拉图而回归到苏格拉底的立场,换言之,与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维更接近于苏格拉底道德优先的原则。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政治思维更明显地趋向于形而上层面与形而下层面的对立,趋向于精神世界与行为世界的对立。  相似文献   
898.
作者认为高等院校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必须与时俱进 ,探索改革发展新思路 ,创造管理运行新机制 ,实施全面建设新战略 ,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899.
杜甫在唐代是一位很有“军事意识”的伟大诗人。他不仅懂兵法、识军机 ,而且很有战争策略的眼光。研究他的这些思想对全面了解杜甫的思想行为和唐代有关的战争以及民族关系等等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00.
进一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试图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等作了力求深入的认识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