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87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138篇
管理学   13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53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39篇
丛书文集   1717篇
理论方法论   519篇
综合类   9859篇
社会学   1435篇
统计学   6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809篇
  2013年   1124篇
  2012年   1007篇
  2011年   1093篇
  2010年   918篇
  2009年   866篇
  2008年   903篇
  2007年   1148篇
  2006年   1067篇
  2005年   797篇
  2004年   725篇
  2003年   660篇
  2002年   560篇
  2001年   441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Using information gathered during fieldwork on New York lesbian and gay film festival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cholarship on identity has not paid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organizational mediation of collective identity. The shape of collective identity—how internal instabilities and diversities are accommodated, in this case—depends not only on the emerg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lective,” but also on the resolution of challenges particular to organizational fields. Two very differently conceived lesbian and gay festival organizations, sites at which decision making about collective identity is ongoing and self-conscious, are examined. The analysis traces how each responds to two related tasks: maintaining community legitimacy, which requires racial diversification, and surviving within an altere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Rather than imposition from “above” or construction from “below,” the adaptive responses by organizations (to changes in both community expectations and the resource environment) transform the collective identity formulations reaching public visibility. Earlier versions of this paper were presented at the Colloquium Series of the Center for Lesbian and Gay Studies,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95, an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1995.  相似文献   
52.
We propose some estimators of noncentrality parameters which improve upon usual unbiased estimators under quadratic loss. The distributions we consider are the noncentral chi-square and the noncentral F. However, we give more general results for the family of elliptically contoured distributions and propose a robust dominating estimator.  相似文献   
53.
论现代工程训练体系的构架与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遵循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学习认知规律以及工程训练中心自身的功能定等方面原则,形成以工程设计、工程制造、工程管理和工程创新为主要架构的网络结构训练平台。基于平台基础上的训练内容模块的设计应从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着手,以满足不同受训对象群的需要。  相似文献   
54.
师德建设事关高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新时期客观分析师德建设状况,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5.
高校科技创新研究平台的构建与实现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高校目前研究人员之间的科技资源和成果相互封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面临多方面的困难、政策不完善、难以组建创新团队,以及研究群体组织模式落后等问题,探讨构建科技创新研究平台的意义并提出平台构建形式,以改变科研小而分散的模式,整合科技队伍,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与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56.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为新时期大学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为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大学内部民主和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下,加强和谐大学建设,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7.
国内学者对《宠儿》的研究不少,但涉及到黑人女性身份问题的很少。该文从女性主义和种族的角度出发,运用身份和拉康的镜像理论,对《宠儿》中三个女主人公:塞丝、贝比.萨格斯和丹芙进行分析,揭示《宠儿》中黑人女性对身份的寻求及莫里森对黑人妇女和黑人文化出路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58.
“校园一卡通”系统将多项管理职能融为一体,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总体目标,不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成本,方便了教师和学生,而且计算机管理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完善。文章详细介绍了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一卡通系统的设计目标、功能,以及系统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59.
在高校基本建设的投资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文章通过4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有效控制基本建设投资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探讨了我国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并结合当今发展状况,指出了工业园区内产业集群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