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外国文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文本和文艺理论进行恰当阐释,调动和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其进行文本细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觉发现,与教师的阐释进行无缝对接,以实现外国文学的高效教学。  相似文献   
42.
天启年间刊行的黄正甫本《三国志传》,几乎是福建地区上图下文版式的强弩之末,插图者通过对宦官角色的多次展现,并对"安民"主题反复提及,传达了当时民众普遍的社会心理,表达了末世飘摇中插图者与读者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43.
文本世界理论是认知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文本世界理论中的话语世界、文本世界和亚文本世界三层次将作者、文本和读者密切结合起来,以文本为分析对象,在兼顾作者的基础上,读者根据文本信息和已有的文本经验形成心理表征,构建不同的认知世界,对文本进行解读。运用文本世界理论对《断章》主题多样性成因进行统一阐释,验证了文本世界理论对语篇意义构建的强大阐释力,并揭示了文学文本的解读不是封闭性的。  相似文献   
44.
沈从文价值取向呈动态特征。湘西独特的文化精神,20世纪初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的采借下对中国文化的重新理解和再阐释,这些因素共同铸就了沈从文的理解前见,渗透进了其文学活动中,就使他能够运用文化整体、文化相对论思想,对各种文化进行跨文化比较,走向对湘西文化乃至整个国家民族文化进行全方位和整体性的解读,实现了文化理解、文化阐释视阈的融合,使创作视野不断突破,从创作初、中期的湘西文化本土阐释到创作后期的国家民族整体文化理解与阐释后,提高到创作晚期的对人类整体文化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45.
在一般词典中,插图主要是为了便于理解定义。学习词典配置了大量联想插图,不但有助于定义的理解,还可以发挥其它作用,其中之一就是便于联想性学习。联想性学习就是用联想的方法进行学习,包括接近性联想、类似性联想、对比性联想等。联想插图分为结构插图、场景插图和组合插图,它们可以体现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促进联想性学习。  相似文献   
46.
尚劝戒的小说审美观渊源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教化思想,它昌行于明代末年.其时的尚劝戒审美思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小说的序言、跋语和非情节部分(话本小说的入话、篇尾;章回小说的头回里)大量填进劝戒性内容;另方面,则体现在明末通俗小说家在为其作品命名以及对于此种命名的解释和有意强调上.尚劝戒的小说审美思想是中国古代小说审美思想摇摆于功利性与非功利性之间、而后倾向于功利性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从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以及黎族“合亩制”与“村”、“峒”社会组织等层面对黎族原始社会加以论析。  相似文献   
48.
期刊装帧设计是高校装帧设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跟市场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市场变化才能为教学内容的设置"有的放矢",本文拟就期刊装帧设计在市场上出现的新问题作一研究,以利期刊装帧设计教学的完善和对广大学习期刊装帧设计学生予以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49.
沈从文上海创作时期,以湘西本土文化代言人的身份,针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虚伪、堕落和汉儒家理性文化的机械、板滞,对包括苗、瑶、土家、侗等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湘西文化的地方性知识系统进行深度描写,来展示湘西异样的生活世界,揭示湘西文化的精神特质。这种对湘西文化的本土阐释,是把湘西文化作为都市文明的反观之镜,也是作为拯救现代都市文明诸多病态的良方,这是沈从文此期的文学题材选择与创作思想的人类学向度。面向边远之地,聆听异域之音,寻找文化他者,以此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思想资源,这是沈从文对中国文化转型时期所存在的中国文化复兴问题的积极应答。  相似文献   
50.
彭晓芸 《唐都学刊》2003,19(3):126-128
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国人的传统人生信念和道德精神在物质文明、科技文明的强大工具理性精神面前失衡、失措,整个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民族精神的断裂和社会信用危机。为此,在整合与重组道德文化资源时,对孔子仁学之合理内核作当代的阐释与选择,不失为可行之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