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3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2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2篇 |
理论方法论 | 9篇 |
综合类 | 170篇 |
社会学 | 6篇 |
统计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马德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5-7,12
列宁的物质概念并不是绝对的,其内部本身蕴涵着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张力。这种张力来自列宁这个概念自身的局限性与不完善性,源自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这种张力的具体表现就是,“客观实在”对物质之非专属性。因此,需要对“客观实在”进行限定,需要统一物质概念之属人性与非属人性。另外,在强调人的感知在物质概念中的作用时,却将人自身遗忘于物质之外并陷入人类自身的“洞穴假象”中,故而还需要对知觉等人的认识作用与物质概念的关系进行再反思。 相似文献
22.
办好“第一要务”提高民族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仕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6):67-70
文章认为,江总书记所提出的有关“第一要务”的科学论断,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基础上,考察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并根据中国的实际得出的科学结论,它在“三个代表”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们做好民放工作、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同时指出了在民族工作实际中办好“第一要务”需要加强的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3.
丁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1-22
作为无限者的道,通过一个有限化以达确定化的过程完成其自我实现,这同时造成了作为"观念结果"的物,与作为"观物要求"的成心两种结果。成心观物,固不免有种种不牢靠的是非之论发生出来,但并不能根绝真实之是非的可能。即便全然为"假是非",其中亦必有是非的必然之理的真实表现;更何况,对于是非、善恶,良知可以获得一种确知,而是非的必然之理与良知之良,都被道的至善性所保证,这就使得要把一切是非之论一概无谓化的论说难有成立的余地。 相似文献
24.
尽管以列宁的物质定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不断受到包括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阵营内部的种种责难,但就其基本点来看,以列宁的物质定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仍然是成立的,只是还有从所知学的角度加以推广、改进的余地.这种推广、改进主要包括把列宁的定义中的"感觉"推广为"实知",把"客观实在性"推广为"可实知性";把客观实在性区分为直接的与间接的;在讲客观实在性时先要明确作为什么与对谁而言. 相似文献
25.
林律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5-19,57
本文作者从人道主义精神及儒家的生死价值观的角度,讨论“安乐死”所涉及的伦理问题,首先对“安乐死”的定义、词汇作一陈述,其次讨论“安乐死”牵涉的人道主义问题,最后引用儒家的经典,证明“安乐死”是符合儒家生死价值观的思想。 相似文献
26.
江金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108-116
基于实地调查 ,以数据和材料阐释了粤东北客家山区沼气开发利用的环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本类型和生态模式。分析了来自规模效益、经济外援增强以及客家文化观念等对沼气开发的阻滞效应 ,提出了以沼气利用为纽带优化生态农业文化的现实性与途径。 相似文献
27.
吴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3):107-110
菲茨杰拉德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奇特化”艺术手法的运用极为出色,主要表现为题材的奇特化、奇特化的场景和奇特化的叙述视角等几种形态,从而把一个平淡无奇的三角恋爱故事题材雕刻成了一部充满了被扭曲的浪漫情调的悲剧性作品。 相似文献
28.
对颗粒物质特性的应用在人民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我国古代科技实用中更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以现代颗粒物质力学进展为基础,着重探究颗粒物质在生活实践中的一系列应用实例,借以考证中国古代科学对颗粒物质特性较深层次的认知,从多个角度分析、理解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中的颗粒学部分的实用价值以及对今后继续探索颗粒物质领域的启示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9.
诅咒(赌咒)、发誓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和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2):102-106
诅咒(赌咒)和发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并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就诅咒、赌咒和发誓的内容和形式关系来看,其形式决定内容。诅咒、赌咒和发誓作为社会规范,自成一套规范体系,具有自己的内在逻辑结构,其实现的路径是通过神的力量保证实施的报应系统,是一个社会不能或缺而且不能被替代的重要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30.
周莉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3(2):21-24
“本原”一词源于古希腊哲学关于万物始基的讨论,主要是指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成分。现行哲学教科书提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明显的逻辑矛盾。物质就其内涵而言是对万物的共同特性的抽象,就其外延来看则是万物的总和。所以,物质是世界的“本质”,而不是世界的“本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