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146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767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1.
瑶传道教神祇体系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瑶族主要道教经书所载,瑶传道教的神系统可分为蓝靛瑶师边、道边和过山瑶三个不同的体系。其神体系具有排序不明确、神名目繁多且带有较大随意性、瑶族化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912.
嵇康音乐思想的根本内因是他的养生论,直接动因是魏晋玄学的兴盛,理论基础是对老庄哲学思想的深化和更新,同时也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反叛.他第一次将音乐与社会的关系、音乐与人的关系的考察视角,停留在音乐本身的存在方式上,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3.
"师圣"和"师心"是<文心雕龙>的两个重要观点,这两个看似对立的观点,实际上是统一于<文心雕龙>的整个体系中的.无论是"师圣"还是"师心",都是对"道"的体认方式."师圣"与"师心"体现了对创作主体意义的重视,是创作主体的不同的创作取向."师圣"与"师心"的关系也是对文学继承和革新关系的一个注脚.  相似文献   
914.
张思齐 《阴山学刊》2004,17(6):18-27
隐含在《圣经》中的亲吻神学思想开辟了认识李商隐诗歌的一条重要途径。李商隐浓郁的宗教意识具有与基督教的亲吻神学进行比较的客观可能性。李商隐诗歌是中国诗歌的优秀篇章,具有阴柔的美质,可以列于世界诗歌经典作品之列。李商隐人生的不得志在诗歌的王国中得到了补偿,诗人通过自身的艺术追求寻找到了人生的终极关怀。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活动可以看成是他终身宗教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这就是"驱笔得阴"的道教修为。  相似文献   
915.
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先秦道家哲学的"气"与南方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以水为生、与水利害攸关的国家,对云气的膜拜及观云气以判凶吉的活动早已有之.考察楚辞及其它文献中所反映的南方(楚地)"望气祭云"以及"枚卜"等执断人事的宗教迷信活动方式,依稀可见这两种宗教活动相结合的痕迹.道家哲学的"气"植根于南方人望气时滋生和积淀下来的对云气的膜拜心理,是枚卜和望气相糅合的产物.而道家创始人将其改造成为生成万物的先验范畴,赋予它一种神秘的支配性质,也与望气以及云气本身的特点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可以说,它是对云气的宗教态度的哲学化.  相似文献   
916.
黄宪魅力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宪是东汉后期一个平凡却又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以自身的魅力赢得了士人的广泛赞誉,被后人视作"一个谜样的人物"。本文揭示,黄宪的魅力源自于道家思想的影响,是他忠实实践道家思想的结果。而黄宪之所以能在士大夫中赢得广泛的钦佩与赞誉,又与当时社会处于思想变革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道家思想塑造出来的真实典型,黄宪为处于传统信仰、价值观念崩溃、行为失去依据而矛盾困惑、焦虑不安之中的士人撑起了一个心灵的避难之所,吸引着人们与之亲近。  相似文献   
917.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旅游业的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尖锐,严重威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政府行为和法律手段等强制性的解救生态环境的办法之外,人类能否寻求到一种自觉的、内在的解救之路呢?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其思想信仰早已渗透进中国人的传统社会生活中,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伦理思想具有约束、教育和规范作用,对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18.
国内三种陶诗译本各有特点.方重先生首译陶诗,他的<陶渊明诗文选译>使英语读者知陶;谭时霖先生译本<陶渊明诗文英译>是陶诗忠实而灵活的译本和文化翻译的力作,使英语读者好陶;汪榕培先生的译作是韵译本,他的<英译陶诗>使英语读者乐陶.对陶诗中"道"有不同理解和译法乃是不同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919.
一般人把尊卑、贵贱、寿夭、穷达的差别看作是现成存在的关系,执着于此不得解脱。要把人与物拯救到自身的基础上,就要让它们返回到心物融契为一体的关联中。海德格尔与老庄虽生活在不同时代。但他们去探索辨别分析得以产生的“天地根”、“玄牝之门”的途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20.
略论儒道两家的隐逸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儒道两家同时开启了中国隐逸思想的端绪,但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对儒家而言,隐逸既是反抗的方式,也是待时而动的权变,此乃儒家的实践理性在遭遇挫折后表现出的世俗化的成熟。隐逸与道家尤其与庄子的渊源更深,但庄子的隐逸是近乎"涅"的"美丽的死亡",因此,固然不乏诗意,但却远不如儒家富有操作性。这种非人间性格偏离了大众的普遍人格,故只能作为道德的至高点,成为可望不可及的人生的彼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