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00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辩证法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由于对逻辑普遍性的规范(颠倒)功能和对否定之否定的扬弃功能的不断凸现、膨胀以及对此两者的对立统一之和解,从而导致以普遍共相吞食特殊性个体的恶果,并将否定作为肯定的一个内在环节、阶段,消除了否定与肯定的非此即彼的对立界限,最终陷入辩证法绝对同一性的深渊,由此生发出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魔法.要走出辩证法绝对同一性的阴影,就要用心维护辩证法的否定性,为非逻辑、非概念的东西,为差异和杂多留下一席之地,让辩证法在同一性与非同一性之间保持其思想的张力.  相似文献   
13.
言语意义的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的意义并非囫囵的团块,而是具有不同层次。就人们对其言语表达效果的期待以及表达策略来说,不外乎明示、暗示和寓示,因此可以把言语意义分为明示义、暗示义和寓示义三种。理解到哪一层次的意义,决定了理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拓展Jiang和Tian[1]模型获得了看涨看跌期权的无模型隐含波动率的理论表达式.并对理论表达式做了进一步处理,获得满足实际应用需要的计算表达式.根据无套利原理,由当前商业银行不同期限存贷款利率构造出不同执行价的看涨和看跌期权,再运用3次曲线拟合的方法,获得满足实际应用需要的一系列看涨和看跌期权;最后计算得到5年期定...  相似文献   
15.
疑问代词除了表示询问、任指和虚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法,即用在反问句中表示否定。文章以"怎么"为例,根据其出现的语言环境,分类考察了"怎么+AD+VP"用于表示否定出现的句法环境、语义以及功能,并从反问句的句法机制和主观性因素的角度分析了其表示否定意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债信文化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文化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讲,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就是要建立全社会的信用基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债信文化和契约文化.针对中国缺乏而又急需债信文化的现实,开放民间金融和民间信用,已成为建立和发展债信文化的必由之路.而放弃政府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银行的隐含担保,清除债信文化的形成障碍,已成为建立和发展债信文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不可说者实际上是一个否定问题,它与否定命题非p具有基本相同的逻辑形式,非p是不可说者的逻辑原型,不可说者是依据非p的形式和结构来构建的,因此,不可说者可以表示为"非可说者".不可说者的"不"既体现了"非"的逻辑否定特征,又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它是可说者和不可说者逻辑划界的手段,也是超越有限把握无限的独特方法,它与海德格尔"无"的形而上学有着本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宋代选择问句句式可分为[A+否定词(+A)]式,[A,B,(C)]式和[A,B,(C),+特指问]式三类."对立"是选择肢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基础.与唐五代及明清相比较,宋代选择问句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现了从近代汉语选择问句系统向现代汉语选择问句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爱默生的散文贯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反对权威、束缚,追求独立、自由.然而,由于他的散文风格表现出以下一些基本特征:语言缺乏连贯性,充满似是而非和否定的句子,使得读者难以捉摸他的话语里的真实含义.研究发现,爱默生模糊的语言风格很接近中国老子似是而非的语言风格,而二人的语言风格代表着他们的真理观和语言观.爱默生刻意通过不连贯、似是而非和否定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其哲学主题,以启发读者通过文本寻找真理,而不是直接告诉读者真理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民俗习惯在民事诉讼中类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诉讼角度观察,民俗习惯可分为习惯法和事实上的习惯两类,前者为一般的法的渊源,规范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而后者则以客观实际存在为标准,其与经验法则相关。前者为"法官知法"和当事人举证的范畴,与法官的适用法律密切相关;后者为当事人接受,并被认同为客观状态有关,与法官的事实审查的客观化程度密切相关,如解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当事人的法律行为等。在双方当事人均无反对的情况下,应视为接受该民俗习惯的约束。在民俗习惯与民法中任意性规范冲突时,民俗习惯起到一种变更规范的作用。法官根据宪法和公序良俗的判断,对民俗习惯进行选择适用,从而对民俗习惯进行控制。民俗习惯不仅在诉讼中的事实认定方面起到作用,而且在裁判的价值判断上影响具体案件的审理。对二者错误的理解与适用,将成为导致案件可能构成再审的事由和二审改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