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00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毛泽东对辩证法规律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立独具中国特色的辩证法规律理论 ,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毛泽东系统发挥了列宁关于以矛盾为核心的辩证法理论纲要 ,在吸取 2 0世纪 30年代中国和前苏联哲学家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特有的中华民族风格和气派 ,科学建构了完备的对立统一理论形态。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相结合的实践经验为依据 ,凝炼概括了唯物辩证法的新规律 :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新陈代谢规律、波浪式发展规律 ,丰富了开放的辩证法规律系统  相似文献   
62.
如何正确理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正确理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就必须分清语言矛盾与实在矛盾、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广义矛盾与狭义矛盾的不同意义,并辨明矛盾与对立、否定、辩证法和系统论的关系.辩证矛盾在广义上讲,是任何系统内部或系统之间存在的否定或"自我背反"的性质及其表现,并由此造成系统的运动与变化,使同一变成不同一,对立变成不对立,一切皆向其反面转化.矛盾不是现成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而是由否定造就对立与统一的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3.
罗耀华 《南都学坛》2002,22(1):79-81
“不A不B”格式有能自由成词、语素自由应用和非自由成词、语素不能独立应用的语形特点 ,有其特有的功能 ,有其双核线性离散式、单核聚焦式、双核聚焦式、单核凝结整合式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否定作用于会话隐涵的标识性用法,指出否定可影响话语表达的适宜性;文章试图分析汉英语用否定在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并扼要讨论了这种否定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65.
《鲁迅全集》中有四次提到《支那人气质》。可见,在鲁迅终其一生的关于中国国民性的思考、批判、重建和实践、选择之中,斯密司的《中国人气质》一书自始至终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阿Q所代表的中国国民性的核心就是“精神胜利法”,但这种“国民性”却并没有直接受到道家文化传统的影响,它是民间道教思维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衍化。鲁迅的怀疑与否定精神明显可见道家传统的影响,怀疑与否定精神本身并非只有消极、破坏的功能。从反面来看,正是怀疑与否定,才推动了积极、正面、建设的形成与发展。鲁迅经由与老庄道家非常接近的思路构建了“鲁迅式的沉默”世界,表现出他情感的丰厚博大。  相似文献   
66.
疑问与否定两大范畴有一定的关联性。本文重点考察含疑问代词"什么"、"谁"、"哪/哪儿/哪里"等特指问表否定用法的相关类型,并总结出特指问表否定用法的产生机制及语用特点。本文认为这种否定用法是通过以疑问形式的语法结构为基础,由疑问代词本身、反问语气及语境合力产生的整体功能,其产生是以反问为机制的,表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及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67.
判断话语或言语的“真”与“假”有两条标准:一是依据客观事实;二是说写者意欲表达的信息。以此为主要依据,可以看出英语语法中的主谓一致、否定和时态所展示的不一致。主谓的不一致表现在谓语动词的数与结构的不一致和与意义的不一致;否定的“真”与“假”包含了否定的转移、形式的否定与意义的肯定以及结构的肯定与意义的否定;时态的讨论含盖了一般现在时表过去和将来时间,一般过去时表现在和将来时间以及SINCE从句、“假”主动态和“假”被动态等。  相似文献   
68.
英语中的否定结构十分复杂,它在很多方面与汉语的否定结构不完全对称,是英语语法体系的难点之一。本文主要从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的角度对英文否定结构中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使其更加直观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69.
递归性是人的思维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动力机制。借助递归的思维路径,人们可以用简单的、自明的低层次要素描述、构造、说明复杂的整体,通过解决简单问题来解决复杂问题。递归问题丰富和补充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并与复杂性科学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0.
隐性否定是指一种形式肯定但意义否定的否定形式,这种否定在使用时没有句法层面上的否定标记,而是通过间接或者暗示的手段表达否定含义.本研究基于Jespersen对隐性否定动词所采用的划分方式,从中文语料库中选取四组隐性否定动词"避免"、"拒绝"、"否认"以及"怀疑"类,借助框架语义学相关理论,对它们在关键词激活环境下的框架转换现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隐性否定的话语理解过程中,存在框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4个刺激条件(或诱发机制)引起的透视域的转变而引起的:语篇博弈效果;否定事件的主观否定性;事件表述的复杂性;隐性否定动词的语义内在矛盾性.该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在实际语言交际中,话语使用者需要对语篇整体性进行思考,根据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认知世界,以期实现语篇的正确理解,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