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10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286篇
理论方法论   157篇
综合类   1438篇
社会学   177篇
统计学   2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在物质层面上是一日千里,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却屡遭挫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价值观功利化的影响造成的。在我国,价值观的功利化不仅从现实、历史和文化三个层面都有鲜明的表现,而且还有其深广的思想渊源。功利化的价值趋向,已经成为我国现代转型的一大障碍,其根源在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我国文化中公私不分的传统。我们应当在深入挖掘并融合中西方有关公私关系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形成适应中国实际的新的公私关系思想,将我国的现代化转型导向光明的未来。这也是我国文化转型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862.
深入研究、概括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方法论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深入研究、概括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四个维度:一是要科学揭示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要义,二是要积极承接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三是要汲取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运动的经验教训并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的价值认同为现实基础,四是要高度展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相似文献   
863.
环境伦理学从自然价值的确认,导出人对生命和自然界的尊重和责任,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界权利的确认,从而对环境伦理学的合法性作出理论论证。自然价值论是环境伦理学的基础理论。自然价值,主要是自然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自然价值评价,包括它的真理性评价、价值性评价、实践评价和道德评价。保护和增殖自然价值,是自然保护的目标。环境伦理学...  相似文献   
864.
《论语》塑造的"君子"型理想人格,彰显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当下复杂的时代环境中,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经典所蕴含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65.
近几年,中国一些学者提出和宣扬所谓“普世价值”,是一个有特定含义和企图的思想陷阱。从其本质看,所谓“普世价值”就是把西方的特别是美国意识形态中的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中性化、普遍化、神圣化、绝对化为一种超阶级、超时代、超越历史条件的“普世价值”,企图用以误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即企图以这种“普世价值”作为“价值尺度”、作为“政治准则”,来“设计”中国的“基本制度”,通过曲解中国正在进行的“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公开主张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上实现所谓“价值回归”、“融入人类文明主流”,也就是要“西化”和“分化”中国,实行私有化和“全盘西化”的附庸资本主义制度。论文在深入分析了“普世价值”的久远历史根源和现实政治背景,以及思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与剥削阶级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的基础上,从学理上揭示和论证了“普世价值”的片面性和荒谬性。  相似文献   
866.
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特征,论述了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最后提出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策略应从坚持以科学世界观为前提、拓宽社会实践渠道、注重师德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67.
There is a gap between concern abou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such as climate change and effective action taken against the forces that drive degrada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real helplessness, a social condition producing powerless, stupefied, and repressed actors, is a fortified barrier between climate concern and effective climate action. Political-economic analysis has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social science and helps explain a current conundrum in critical sociology: Why are alternatives to a system that drives climate change and other catastrophic risks still seen as unrealistic? We suffer from a political-economic system impervious to transformation before we suffer from a lack of alternative ideas.  相似文献   
868.
We investigated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values as mental constructs at the beginning of middle childhood. Values describe aspirations guiding individuals in life. Although 6-year-olds report meaningful values, a past cross-sectional study suggested they may conceptualize them in non-mental terms. We interviewed children on their values at two time-points (N = 299, M age T1 = 7.25 years, Mage T2 = 7.94 years). Mental value conceptualization increased over time. Different value types were conceptualized in mental terms to a similar extent. At T2, self-important values were conceptualized in mental terms less than not-important ones. We also suggest that Theory of Mind (ToM) may be an underlying mechanism for the increased level of mental conceptualization over time. A cross-lagged panel model indicated that T1 ToM predicted advances in T2 mental conceptualization, and T1 mental conceptualization predicted advances in T2 ToM. As children develop i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world, their values may transform from observable to mental, possibly making them better motivators of behavior.  相似文献   
869.
道教自创立之日始,即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道教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洞天福地”为崇拜对象,以山的“仙灵性”、“苞养性”为崇拜内涵,以祀神山居、入山修炼为崇拜形式的山崇拜信仰。考察了山崇拜信仰的形成原因,同时也分析了山崇拜信仰的实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70.
生态危机与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使社会发展面临"低碳化"转向。为抓住这机会,要以消除"低碳"认知误区来强化价值观基础,以价值观低碳化改造来消除"知行相背",以系统化措施来推进价值观低碳化改造的社会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