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一方面网络服务提供商在互联网的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日见增多的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中,网络服务提供商往往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甚至成为他人侵权的替罪羊。究竟应该给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一个怎样的发展空间或者为它划定一个不构成著作权侵权的底线,这就涉及到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问题。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作者对该问题的若干思考,以期给出一个相对合理、较具操作性的侵权责任标准。  相似文献   
232.
“侵权行为地”特别管辖规则难以适用于网络侵权纠纷。但对互联网环境下,侵权诉讼的特别管辖规则的确定,更多的是需要在坚持传统的侵权案件管辖规则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本身的技术特点,对管辖地与案件本身的关联度进行考量和分析,判断是否便于审理、执行,是否有利于对原告所受的侵害提供救济,以此作为网络侵权纠纷特别管辖权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33.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有损害就有赔偿”,“有权利就有救济”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对于侵犯自然人的人身权的民事侵权行为,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肯定了受害人有权获得精神损害赔偿。而对于严重侵犯自然人人身权的刑事侵害行为,侵害人应否负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存在很大争议。文章就刑事侵害中侵害人应负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必要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的程序等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34.
张志坡 《南都学坛》2010,30(3):89-94
从《民法通则》到《侵权责任法》,体现了我国侵权法的变迁与进步。《侵权责任法》几乎吸收了《民法通则》侵权法总论的全部内容,在此基础上,侵权法的分论部分也有所变更、细化、增加,亦即细化了产品责任、高度危险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特殊侵权行为,增加了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网络侵权等多发性、值得重视的侵权行为,并规定了同命同价原则和精神损害赔偿,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侵权法的新近发展,而且回应了社会的现实需要;同时该法也删除了不合时宜的规定。我国侵权法变迁的过程就是侵权法科学化、合理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35.
最近几年高校学生状告高校侵犯其权利的案件比重加大,研究高校的侵犯学生权利行为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成为了必要.高校主要侵犯学生的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和法律救济权.侵犯学生权利的高校视情况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法规对高校的法律责任规定存在缺陷,应予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236.
公民、法人在现实社会享有名誉权,在网络空间同样享有名誉权。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原因,各国在对互联网内容的管制方面实行不同的措施。在我国,对名誉权的法律保护起步较晚,有关名誉权的保护散见于宪法、刑法、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就此所做的司法解释之中。解决网络名誉侵权纠纷,既要考虑事前预防,又要考虑事后补救,事前的预防胜于事后的补救。  相似文献   
237.
保护舆论监监督的原则至少应从三个方面着眼新闻媒体依法独立行使舆论监督权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新闻侵权认定应适用"严格责任"和"公正评论".  相似文献   
238.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人才,引进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技术是西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重点中的重点。分析西部专利申请总量、审批总量、人均持有增长率等,以及商标注册总量、人均注册量、人均注册增长率等方面与东部和全国的差距,为解决西部知识产权面临的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9.
加害人不明时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规定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这一制度设计在法理上无法证成其正当性;如果以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违反协助查找义务和作证义务,要求其对受害人承担私法上的侵权责任,则是混淆了公法、私法两种不同的法律责任。另外,该条也不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故,《侵权责任法》第87条应该删除,应由刑法和社会法分担该条的救济功能。  相似文献   
240.
对于民事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各国都在一般规则之外赋予法官一定的裁量分配权力。我国2010年7月1日生效的《侵权责任法》,一改过去要求医院对其不存在医疗过错负举证责任的做法,有加重原告患者举证负担的嫌疑。这种新规定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符合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认知,有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今后,司法实务界应根据举证责任分配的利益衡量理论,对《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作出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