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1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122篇
管理学   635篇
民族学   47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1485篇
理论方法论   338篇
综合类   9330篇
社会学   353篇
统计学   7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515篇
  2012年   753篇
  2011年   837篇
  2010年   686篇
  2009年   744篇
  2008年   734篇
  2007年   919篇
  2006年   962篇
  2005年   792篇
  2004年   819篇
  2003年   872篇
  2002年   651篇
  2001年   550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组织与创新     
组织是资源集中使用的制度安排 ,创造了新的扩大了的生产力。组织是创新的制度保证 ,它具有创新所需要的资源能力 ,抗衡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创新扩散的品牌效应。创新塑造了适应创新的组织模式 ,表现在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性能适应性和组织运行信息化。  相似文献   
32.
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与时俱进、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需要,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33.
提出了“设疑—研讨”教学模式 ,并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 ,通过设疑、讨论、总结和评价四步教学法 ,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4.
科技创新与劳动就业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针对我国现存实际就业状况及劳动力素质状况,应对科技创新和进步的要求,提高劳动力素质应是解决目前科技创新与进步,进而解决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5.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代开拓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追求的理想价值目标,它表现为人的整体素质的辩证和谐统一.未来社会评价一个国家的根本尺度不再只是经济的增长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包含着人的因素的进步和发展;现代社会除了物质文明的发达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民素质完善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6.
加入WTO不仅使政府的经济管理理念、方式、程序等产生全新的变革,而且引发了政府经济管理的重新定位,更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服务职能。重新建构政府经济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以应对WTO的挑战,从而实现政府经济管理的创新,增强政府经济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7.
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各个领域都面临一个科学发展的问题。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在推进科学发展上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自身必须首先科学发展。政府的科学发展必然包括政府自身的发展和面向社会治理能力的发展。果有善治则必有善政,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政府,构建中国特色的发展政府学,借鉴全球发展政府的理论成果,研究中国政府发展的规律,为中国各级政府的改革和全面履行科学发展观职能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8.
构建沈阳自主创新科技投融资体系的途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创新型城市离不开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通过有效的政策安排,不断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对加快沈阳的发展,加速科技创新进程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沈阳自主创新亟待投融资体系的完善,着重分析了沈阳自主创新科技投融资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沈阳自主创新科技投融资体系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39.
谭献是晚清一位词学大家 ,在继承常州派张惠言、周济词学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创作和整理词集的经验和心得 ,提出了新的词学观点 ,进一步完善了常州派词论 ,对中国词学理论有杰出的贡献。谭献的词论主要有 :一、继承常州词派的观点 ,继续推尊词体。二、在词的创作方面 ,提倡比兴柔厚。三、在词的鉴赏批评上 ,提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 ,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著名观点。  相似文献   
40.
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创新才是民族文化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的惟一途径。创新民族文化首先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祛除其糟粕。创新民族文化还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民族文化更要让民族文化参与全球化进程,让世界了解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同时也要引进外来文化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