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118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307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1686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在国有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日益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时,无论从国家还是企业的角度,都开始在社会成本方面寻求某些突破。本文拟以武汉J厂为个案,从单位体制、企业制度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社会成本的演变。对于社会成本的分离必须区别对待,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2.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路径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严重滞后于企业养老保险改革,已成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资源整合的瓶颈。坚持基本养老保险统一原则,实现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基本路径。为此,需要建立统帐结合的基本制度、妥善解决改革成本、建立职员年金以及完善相关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3.
研究发现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市场日情绪指数存在较强相关这一特征事实。运用Kalm an滤波和瞬时W iener-G ranger因果检验等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探讨这一特征事实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生成本质上是不一致的;经验数据表现出的较强相关源于情绪的相互关联;投资者市场日情绪生成呈现出放大传递模式。  相似文献   
94.
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舆情研究在当今中国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马克思主义舆情观做了简单梳理,重点研究了舆论引导的两面理论,即“预防接种理论”的观点,阐明了它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探讨了它在建设和谐的多元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舆情,而不和谐舆情不仅是社会问题的反映,还将直接影响或感染人们的思想情绪,对社会和谐产生负效应。因此,准确地认识和掌握舆情产生的一般规律、表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信息盲点容易产生舆情,发生严重事件往往会出现舆情,社会改革总是要伴随社会敏感问题而与舆情存在着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具有明显的从众性,是舆情广泛传播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6.
结合生命周期理论,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产业集群的制度成因、产业集群发展和成熟的制度绩效、产业集群的制度风险和产业集群升级的制度创新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得出结论:要使产业集群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构建集群制度创新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7.
近代许多位置相邻的港口因诸种原因而发生中心地位转移。以往研究侧重在港口间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交通运输等客观因素比较,本文则以营口、大连两港的发展比较为实例分析,提出市场型港口和企业型港口两个概念,强调运营制度差异是导致港口中心地位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8.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融通。银行贷款机制引入,一方面保障房地产开发的资金畅通,另一方面利用存贷率差,从中获取高额利润,但却伴随着风险。金融机构应该用法律的武器来规避风险,保障银行贷款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9.
对高校学科建设中学科岗位设置,学科梯队成员的选拔、考核与培养,学科团队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科学设置学科岗位可以增强学科带头人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学科梯队成员要通过竞争产生,要建立考核指标,按期对梯队成员进行考核,实现公平竞争、滚动发展;要把自身培养学科带头人与引进学科带头人结合起来;要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和学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0.
The paper aims at showing that beyond its economic nature the firm is an organized social institution. The theory of the firm does not succeed in unifying in a single analytical framework both its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imensions. In contrast, organization theory – notably organizational sociology – deals with the intertwining of these two existential elements of firms. The cross-fertilization which occurs between these two social sciences can be used to propose a real socio-economic theory of the fi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