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1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94篇
民族学   39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251篇
理论方法论   157篇
综合类   1323篇
社会学   276篇
统计学   10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十七年音乐在新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属于“特例”,既非建国前的“十里洋场”,亦非文革时代的“高快硬响”。音乐创作对传统的“爱情”主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与定位,将其放置到革命或者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语境下来论述,使爱情叙事打上了鲜明的政治烙印。但创作者并非完全听从政治指令的艺术木偶,他是以一种更为隐性的方式将创作的触角伸向少数民族题材的音乐,以此寻求“宏大叙事”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平衡。创作出了明显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爱情歌曲,具有特别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2.
Urban sociology has tended to study interactions between passersby and “street persons”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ways street persons become bothersome, harassing, or dangerous. This article moves away from the focus on the ways interactions in public go awry and focuses on how individuals account for the mundane, everyday exchanges they have with strangers who seek their help. Based on interview data (N = 31)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data from an Internet survey (N = 110),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presence of beggars does not inherently symbolize urban decay to passersby and does not necessarily elicit anxiety, but instead provides a valuable texture of urban life. Further,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individuals, when justifying their responses to requests for help from needy persons (beggars) in urban spaces, use a variety of cultural strategies to maintain their perception of themselves as moral persons, both when they choose to help and when they refuse. Drawing from these findings,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urban sociology and the sociology of risk would benefit from sensitizing their studies of public interactions to the diverse meanings individuals assign to them, rather than presupposing annoyance, anxiety, or fear as their predominant characteristic.  相似文献   
43.
A field experiment on the discrimination of Roma migrants from Eastern Europe was conducted in two stations of the Paris metro to explore the behaviors that may communicate misrecognition in everyday encounters. An actress asked for help to randomly chosen passengers on a metro platform, wearing a glaringly Romani skirt in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but an unconspicuous middle-class style in the control condition. In interaction with the actress wearing the Romani skirt, passengers were found to enact the so-called “visual dominance pattern”, and male passengers in particular were found to keep greater distances. Reverse discrimination also occurred as women kept shorter distances from the actress bearing the ethnic stigma. Last, passengers helped less the stigmatized actress, but only in one of the two metro stations where trials were conducted.  相似文献   
44.
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种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对科学技术采取理性、审度、宽容的立场和态度。为推进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种文化相互融合,进而破解斯诺命题,实现科技、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和选择合理的公共政策为其提供内在动力和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45.
五十年来情绪人类学发展综述——心理人类学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百年发展历程中,始终伴随着对心理学学科理论和实践资源的汲取,随着心理学逐渐对以往科学主义、本质主义的扬弃,将现象学、认知论纳入到学科反思、人类学研究也开辟了注重个体内在化情绪的人类学研究,形成了如今颇受瞩目的情绪人类学领域。阐释学大师格尔兹对于情绪关注的研究,启发后辈学者,心理人类学正越来越多地将情绪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揭示他者文化蕴藏的深意。  相似文献   
46.
中国民族团结的发展在经历了隋唐的第二次大整合之后,在宋辽西夏金元时又进入第二次大冲突时期。  相似文献   
47.
多维互动是族际政治整合的一种重要机制,政府、社会组织、族员三者互动的结构、特点、方式、内容构成了这种机制的基本框架。其具有认知、理解、信任、包容等功能,这些功能促进了各族员由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因此,建构族际政治整合多维互动机制是实现各族员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48.
汉藏佛教文化交流自唐朝开始,经宋、元、明、清历朝不断,进入民国达到高潮。大勇法师曾在北京组建留藏学法团,其中的部分成员进藏求法,将大量的藏文佛教典籍翻译成汉文,推动并加强了藏传佛教研究,增进了汉藏僧人的相互了解和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49.
本文根据帕累托提出的广义"精英"定义,将南疆基层社会的精英分子分为政治精英、道德精英和经济精英三种类型,并使用实地调查得到的资料和案例分析了这三种精英在当地实际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互动方式,同时探讨了国家政权、乡村干部和传统宗教人士在基层社区民众生活中各自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是否考虑设备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在不同地震阶段的差别,对建筑结构中常见的设备 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小震、中震和大震阶段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分析了不同震级作用下考虑相互作用后给结构与设备的地震反应带来的变化。结果表明:考虑设备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与不考虑相互作用相比,结构的地震反应有较明显的区别,设备的地震反应有很大的区别,处于完全失真的状态。大震阶段由于设备和结构均进入了弹塑性阶段,刚度等主要参数发生了变化,导致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降低。虽然设备质量占结构总地震质量的比例很小,但仍会对结构位移与内力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