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85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973篇
社会学   1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艾衲居士构建了现实化的叙述交际场所——"豆棚",设置了多层级的故事叙述关系,叙事模式由以往的说书人独白型叙事转化为叙述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对话型叙事。叙事模式的转变一方面有助于营造故事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使得隐身于幕后的作者更有效地控制了故事的情节走向,垄断了对故事题旨的解读,从而强烈凸显了作者的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992.
在农村经济转型、新生代农民问题开始浮现的时期,"底层小说"的作者敏锐地把握了转型期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动态,对于当代的社会现实作出了艺术上的回应.通过"身份认同"和"爱情叙事"两个关键词,来考察"底层小说"所反映的底层人群内心世界的焦虑情绪,以及两栖于城乡之际的生活际遇给他们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而底层作品通过爱情叙事这一策略来缓解主人公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993.
当代众多作家中,余华是极具个性的一个,也是在创作上极富才情的一个,其作品亦备受评论家关注。2009年余华研究论文篇数近百,比历年都多,无论是对叙事、语言还是作品意蕴都有深入解读。文本研究方面,《兄弟》依然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颇有意味的是,前两年达炽热状态的《兄弟》研读今年在国内渐趋冷却,只剩喧哗后的余响,而在国外却方兴未艾。另外,很多评论家似乎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余华的创作风格及"转型",从不同角度挖掘其风格成型原因及"转型"程度深浅。本文以此为据点,对2009年的余华研究作出综述性解读,力图为众多余华关注者和评论家客观地展示出该年的余华研读现状。  相似文献   
994.
民间叙事有其固定的叙事模式,体现为叙事母题的不可随意更改和结构的稳定性,具有叙事的“本真性”特点,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民众真实的生活。以刘三姐传说为例,在古代文本被整理、记录的过程中,出于各种原因,民间叙事文本中被加入记录者隐藏的叙事,目的在于重塑与民间叙事不同的话语权,表达自己的声音。因而在叙事文本中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叙事、话语和声音。  相似文献   
995.
在小说《八月之光》中,福克纳采用多视角结合的叙事模式,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创造了传统艺术手法与现代创新技巧相结合的独具艺术魅力的叙事作品,揭示了个体经验的意义、社会群体的本质、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与孤独困惑、个体身份的形成以及人类生活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多重主题。  相似文献   
996.
洪子诚 《东方论坛》2010,(5):39-46,96
1960年代不知不觉培养了朴素、节制的文体意识。进入新时期以后,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逐步开始寻找在“文学”与“历史”之间建立的内在关联。文学的“外部”与“内部”不再是互相分离的因素,文学也不仅是作家作品,同时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意义生产和传播的整个过程。当代文学史学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寻求更妥切、有效的学科概念与叙述方式,另一是对原有的概念和叙述方式的清理。前者着眼于寻找更合适概括以取代“当代文学”这一概念,后者则是留住这一概念以真切认知它的历史。我觉得自己有一定条件做后面这项工作,也就是“设法将问题‘放回’到‘历史情境’中去审察”,试图呈现这些核心范畴和叙述方式的内在逻辑,揭示它们如何建构自身,产生怎样的文学形态。  相似文献   
997.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同时还需要导入相关的文化内容。其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因此,让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内容,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98.
底层作家们描写底层人群的生存境遇,反映底层民众的苦难与艰辛,对底层民众内心的困惑、焦虑,精神上的漂泊,文化上的边际性,身份认同的危机表现出知识分子特有的悲悯情怀与"为民担当"的责任意识,并最终上升为对底层的终极人文关怀,但同时精英分子们自身亦需要进行自省与反思.从历史范畴与文学继承性来看,"找工文学"与"底层叙事"二者之间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999.
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文化逐渐摆脱了对经济的依附,与经济同时作用于社会阶层的分化。文化的分层化正逐步被对文化资本的追逐所主导。这种文化分层化具有跨地域、跨语言的特征,同时也具有体制化特征。分层化之后的文化使跨文化交际出现一些新形式和新特征,文化语境日益交融,语言障碍被一再跨越。这些变化和新特征也对跨文化交际传统理论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00.
为使学界重新认识《庄子》和《论语》的关系,从叙事学的角度研究《庄子》重言和《论语》的关系,发现《庄子·大宗师》篇中子贡助理子桑户丧事和《庄子·天地》篇中的子贡遇汉阴老人两则重言在叙事上对《论语·微子》篇中子路问津和子路遇荷榛丈人两则故事存在模仿的倾向。同时指出《庄子》重言在叙事模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造和扩充,从而超越了《论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