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0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14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1篇
人口学   138篇
丛书文集   560篇
理论方法论   451篇
综合类   3589篇
社会学   785篇
统计学   4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莫翔 《太平洋学报》2011,19(6):31-41
东亚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外部力量对东亚既有秩序的冲击、以及东亚内部对外部冲击的反应。日本与美国在东亚的扩张和渗透、对东亚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和变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东亚国际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美日两国的东亚政策经历了从妥协走向冲突的过程。导致美日冲突的实质是两条不同的国家发展路线之争,是原则之争,这是美日之所以走向战争的根本原因。1945年之后的日本东亚政策的惟一重大变化是手段的变化,从军事手段转变成经济手段。美国在东亚秩序中扮演强权的角色一直未变,正是由此之故,开放地区主义成为了东亚秩序建构的必然特征。  相似文献   
942.
战略边疆指的是一国影响力所能实际控制的战略空间。在国际政治中,战略边疆具有特殊的效能,例如维护国家战略通道安全、拓展国家海外利益等。本文认为,中国在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应该高举发展、和平、合作的旗帜,依据国家实力、利益分布等因素构造自己的战略边疆。  相似文献   
943.
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但在东海和南海的海域中,部分岛屿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至今还为外国势力所染指和占领,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不仅影响了我国的海域经济发展,而且也扰乱了周边的国际关系。有鉴于此,本文对海岛主权争端与国际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解决海岛主权争端的对策创意。  相似文献   
944.
Through the use of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of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eight white international transracial adoptive mothers, four properties emerged that describe these mothers' racial views. These properties varied in the degree that they integrated perspectives different from the white dominant culture. The mothers did not experienc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ir perspective on race subsequent to adoption. This paper includes a discussion of white racial identity and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 with transracially adoptive parents.  相似文献   
945.
依据全球治理理论构建金融规制体系是各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有效渠道,而作为全球金融治理领域内除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外的另一种重要力量--跨国规制网络,正在全球推动着“硬壳”金融软法的发展、最优金融规制体系的形成和应对金融危机的全球性合作。跨国规制网络以协商一致为基础,具有灵活性、专业性、及时性等优势,尽管“软法”性质的跨国规制网络存在分配问题和执行问题,但是政治因素与国家利益考量也使得它的有关规则得到良好的遵从。  相似文献   
946.
全球环境法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环境法律移植和创新的深入发展而得以产生和演进的,其中,全球环境损害责任制度堪为缩影和写照。在国内法层面,为了克服污染受害者起诉污染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制度性障碍,一些国家采取了放宽因果关系证明要求和转移举证责任等多种因应措施。然而,在国际层面,对于针对美国跨国公司在国外的环境侵权行为的诉讼,美国法院往往以不方便美国法院原则、适用《外国人侵权法》在美国起诉须以被告违反国际法为条件、非居民外国人不具备审慎起诉资格等为由而拒不受理,致使环境受害者在美国的诉讼阻力重重。作为应对,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最典型的立法对策是,规定一旦案件在国外起诉,国内法院便自动丧失管辖权;在原告所在国起诉的,允许以被告所在国的法律来计算污染损害赔偿额,等等。因而,一国对外国原告提起的环境诉讼的接受和承认外国判决之互惠条件准则的出台,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今后跨国环境私人诉讼将不断推动全球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的发展,而不断革新的全球环境损害责任制度也将成为全球环境法新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47.
近年来,国际国内油价的持续走低对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进口国,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和严峻的竞争形势,必须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科学、合理的测评,以便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运用因子分析法,结合我国石油企业的特点,选择整体规模实力、获利盈利能力、资源开发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国际化水平等代表性指标,构建出我国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这一体系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相对薄弱,应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整合企业实力与全球资源,不断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48.
以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煤炭、金属矿和石油天然气行业上市公司为IASB样本,以美国和加拿大的同行业公司为FASB样本,分行业与中国的公司进行比较,分析采掘业企业在资产弃置义务负债确认计提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除石油天然气行业与国际同行接轨外,煤炭和金属矿采掘业企业在资产弃置义务负债确认计提上均存在着严重不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资产弃置义务相关准则自身的问题、投资者保护与环境规制强度的不足,制约了中国企业对资产弃置义务负债的确认,而较低的环境规制强度进一步影响到对资产弃置义务负债的计提。  相似文献   
949.
文章在对美国纽约大都会区、英国伦敦大都会区、日本东京大都会区等国际知名大都会区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国际大都会区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大都会区建设的若干启示:政府引导是关键,交通设施建设是基础,中心城市优势突出、定位明晰,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950.
The emergence of China as a ‘world's factory’ in the new millennium was accompanied by the rise of a new working class which was composed of more than 200 million peasant-workers. As internal migrant labourers, these peasant-workers were deprived of citizenship rights to reside in the city and lacked basic labour rights and protections.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precarious working conditions of migrant workers who were employed by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 glob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movement emerged, introducing a wide range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e codes of conduct, labour standards and labour right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a transnational CSR multi-stakeholder training programme at a Chinese workplace, in an attempt to demonstrate how capital, transnational NGOs and local labour NGOs – and including social workers – are all involved in the project to promote labour rights in China. Specific focus is placed on the role of social workers in enhancing worker participation in this project; the challenges and dilemmas that they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regard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 new model of occupational social work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