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9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71篇
管理学   1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8篇
丛书文集   363篇
理论方法论   110篇
综合类   2605篇
社会学   306篇
统计学   27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bstract: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the complexity of relations between man and wild monkeys, which causes difficulties in forming a social consensus related to their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To present how the relations are in everyday life, and how they are simplified in universal discursive spaces, interviews an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have been conducted. As a result, it is clarified tha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discursive spaces, that of politics, natural science, and residents. People who share the land with wild monkeys have various terms and stories about their relations with monkeys. The monkeys have various values in the discourse of residents, including many troubles. The existence of monkeys is vivid and close, and can be described as "accessible" nature. However, in discussion of politics or natural sciences, there is less diversity in monkeys' values. In these discursive spaces, monkeys are described simply in the framework of "distant" nature, and wild monkey issues are constructed as a "pest animal issue". The simplified protocol between accessible and distant nature makes the wild monkey issues simple. And the attitudes of residents are shown as controversial throug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imple-complex issues. In conclusion, this contradiction cannot be solved only by filling the gap between accessible and distant nature with social consensus, but also by connecting the two and enhancing the dynamism of society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22.
全球化语境中的对话文化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永远朝向自我认同而存在的人的现实生活。由全球化凸现出来的文化冲突反映了人面对异质性存在而产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表现在它们在当今人类文化格局中所处地位的不同上,即西方文化处于权力话语地位,而中国传统文化却岌岌可危。文化对话不仅是人类共建一种异中求“和”的世界文化新格局的正确途径,而且是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在当代,建立对话的文化学已刻不容缓。建立对话的文化学不仅是一种普遍的对话范式在文化理论中的确立,而且要求我们在文化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展开对权力话语的批判。  相似文献   
23.
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收集了建国以来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数据,分析构造出状态空间模型,应用卡尔曼滤波估计出状态向量,挖掘出隐藏在数据内部的变化特征,分析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实际情况,并对未来几年的农业投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4.
信息素质教育是目前国内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在其综合素质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文章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观念、信息道德等四个方面对我校各专业、各年级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其现状及产生原因,然后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一些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应对措施,为我校课程体系设置与整合、信息检索教学改革及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活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
德钦县佳碧村是一个目前仍然存在较多一妻多夫婚姻的村庄,通过对该村所进行的较长时间的田野调查,笔者发现村民们对其所居住的生态环境的认知,即他们对生境空间尤其是生计空间的划分和利用与婚姻形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时这种关系和相应的经济收入的分析和统计说明,无论从生计空间的占有还是从经济收入方面看,一妻多夫家庭都远远胜于一妻一夫家庭,这就是一妻多夫婚姻形式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7所高校1 300多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一定影响,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随其上网频率不同而不同。主要体现在:政治知识方面,高频率上网者对时事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政治价值倾向方面,高频率上网者在国家民族意识方面与其他频率上网者无差别,但其对政府和现行政策认同程度明显偏低;政治参与倾向方面,高频率上网者相对其他频率上网者而言参与态度较消极,对表达意见的途径了解较少,在政治效能认识上比较悲观,权利和义务意识比较薄弱。因此,需要加强网络监管和网络建设,克服网络对青年的消极影响,完善网络媒体政治社会化功能。  相似文献   
27.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民族社会结构的存在和发展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可实现的行动空间及空间生产基础,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生产与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即各民族交往的物质空间生产是基于共同利益与互惠发展的经济交往、各民族交流的符号空间生产是注重共有价值和情感寄托的文化交流、各民族交融的精神空间生产是强调生活互嵌和共生体验的精神交融。基于此,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应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交往,构建以平衡互惠为原则的多民族经济圈;促进民族乡土文化交流,发展以情感共鸣为重心的乡村文化中心;深化各族群众生活交融,规划以结构互嵌为内核的社区公共空间。通过上述路径,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8.
网络丧文化是折射当代青少年心态和境遇的一面镜子,其中裹挟的负面情绪是网络时代值得关切的传播症候。网络负面情绪的兴起,是阶层固化导致的生存困境和时代变迁带来的社交孤独而引发的一场亚文化实践。在媒介技术的加持下,这场亚文化实践最终演变为情绪宣泄和自我满足的生活标签与符号意义。网络负面情绪呈现出颓废、迷茫、无病呻吟与多愁善感的叙事风格特征,具有三种现实意义:从个体角度,它是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的确认工具;从文化角度,它传递出对现实生活和主流文化的温柔抵抗;从经济角度,风格的实质是让受众沦为“数字劳工”,自由地、无偿地为商家提供“数字商品”并沉浸其中。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青少年负面情绪的过度传播潜藏着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意识形态隐忧,通过外部涵化与主体自律等措施可以化解青少年网络丧文化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9.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的内涵在不断演变和丰富。我国远程医疗经过近30年的发展,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下,政策体系逐渐完善,远程医疗协作网和互联网医院建设均取得一定成绩,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健全、服务定价和补偿机制不完善、系统平台功能不完善、医患双方认识不足、远程医疗专业人才缺乏等。结合发达国家远程医疗发展经验,应进一步加强我国远程医疗法律法规建设、健全财政补偿机制、完善远程医疗系统功能、加快远程医疗人才队伍建设,以促进远程医疗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0.
随着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公共休闲文化空间正在成为基层文化复兴与发展的重要场域。以三边民俗文化园为例,通过考察分析文化空间的特色设置、建构逻辑与文化拾遗,发现民俗文化空间蕴藏推动乡村发展、提升民众自信与培育民族精神的丰富文化资源。但文化空间的民俗传统脱离昔日的原生态语境,在行政作为与旅游观光目的下被静态复制或用于寄托乡愁。这种文化空间建构方式在为振兴乡村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地方民俗发展的问题与局限。只有充分关注乡村文化发展语境、乡村民俗本来样态、乡村民众心理微变和乡村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联互动,才能有效推动地方民俗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