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43篇
理论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1261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91.
《三里湾》隐性文本的意义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里湾》是一个充满紧张关系的复合文本:其显性文本是作家赵树理按照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需要而定制的,隐性文本则是作者下意识的产物,而非其创作的本意。这是造成小说在意蕴上分裂症候的深层原因。而这一症候也提示了诸多"十七年"宏大叙事文本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92.
立足于我国宪法解释的现状,无论从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方式解释宪法的社会基础和活动空间亦即其面临的现实动力和压力方面,还是解释的运作方式和实际表现亦即其个案和附带性质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宪法司法解释得以规范和奏效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在我国几个效力不同、功能各异和相对独立的宪法解释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宪法解释体制中符合司法的特性及其依附的政治体制架构。  相似文献   
893.
徐淑霞 《齐鲁学刊》2005,(6):143-146
欧盟法的解释主体为欧洲法院,解释客体包括欧盟的基础条约和根据欧盟条约制定的条例、指令和决定。欧盟法的解释遵循统一解释原则,其解释方法主要有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  相似文献   
894.
刑法解释的主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没有解释刑法便无以适用,而解释存在的前提是解释的主体。基于对刑法解释实然主体的描述,结合法治的统一,"三机关"的基本职能,刑法解释基本思想的客观说等因素的认识,结论是法官是刑法解释的应然主体,刑法的解释必须通过法官对刑法与案件事实的理解、解释和运用三个环节得以实现。我国需要确立"一元多级,最高法院主导"的刑法解释体制。  相似文献   
895.
王燕子 《阴山学刊》2014,(1):46-49,94
网络时代的文学文本多以超媒体文本类型为主。博客文学、微博文学、微信文学等不同种类的网络文本,都是技术与文学的结合体,他们的文学性探讨必须在超媒体文本特点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言说。超媒体不是简单的将超文本与多媒体进行叠加。它既要处理超文本和多媒体之间的内容安排的设计问题,又要解决两种技术结合带来的组合问题。超媒体文本的互文性...  相似文献   
896.
袁青 《学术探索》2014,(9):7-12
《老子》"德经"首章之"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当解释为"上德"所以"有德",是因为它不去外部寻求"德",而"下德"所以"无德",是因为它是依靠外部手段而寻求"德"。这种解释可以使得"德经"首章文意连贯,解释"前识"一句为何出现在此章。我们发现老子"德经"首章的思想与孔子、郭店竹书《五行》、孟子等人的思想有相通之处,反映出老子思想的影响。通过对《老子》众本"德经"、"道经"次序的探讨,我们发现"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次序可能出于战国时期述老学派之手,而"道经"在前、"德经"在后的次序可能出于西汉易学家,"德经""道经"次序的变化突出了《老子》思想对于先秦儒家的批判作用。  相似文献   
897.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国内学界围绕历史剧所展开的讨论主要经过了五个阶段,迄今已逾七十年.表面看来,这段论争史热闹有余而成效不足;实际上,它却围绕着“何为历史剧”的核心论题贡献了一个极富阐释学意义的问题域,分别涉及“历史剧是否允许虚构”“历史剧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人民群众形象”“历史剧如何体现民族特色”“历史剧如何应对影视领域的新问题”“历史剧的娱乐性会否损害其严肃性”等具体问题.借助哲学阐释学的“问答逻辑”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不仅有助于对这一问题域进行去蔽与还原,而且可以发现历史剧讨论中的主要问题实际上不在“答”而在“问”的层面,例如核心概念的模糊处理、入思途径与讨论方式的单一、境外理论借鉴与主动对话意识的淡薄、重要论题的择选疏漏等.而历史剧理论建设的真正突破,有待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98.
以温家宝总理对外讲话中独立引用,互文融入和戏仿自创的古诗文现场口译为例,参照同一诗文的其他译文加以比照分析,找到口译译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在评价这些译文口译质量的基础上,探讨诗文口译与笔译在意象文化、语篇意图以及语义修辞几个层面的差别,指出诗文口译和笔译侧重的层面虽然不同,但诗文笔译侧重的层面,并不是诗文口译可以完全忽略的。  相似文献   
899.
根据压力数据中噪音对压力导数的影响随时间快速减弱的特点,针对地面流量恒定、流动期内定井储的压力数据,根据井筒物质平衡方程,采用指数流量模型按反向分段光滑拟合算法及约束条件,恢复出在开关井后井筒的续流流量,在此基础上,利用Ilk反褶积算法消除指定比例的井储效应,恢复出受井储效应影响的早期压力响应,并利用恢复的径向流直线段进行参数解释。含0.03MPa随机噪音的压力数据测试表明,方法稳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00.
文章提出了以开放的思维模式进行语文学习的观点。指出:文化继承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保持客观精神和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动力。但是,历史文化精神及其继承性,并不等于书本知识,而必须通过思维模式的改变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来获得。历史文化与语文内在认识承载形式是一致的,只有当语文作为内在思想和内在精神开放的一种教育形式存在时,历史文化才可能真正深入人心;也只有当语文由一种外在的语言文学逻辑转换为内在的认识逻辑,其基本的教育功能才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