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200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1237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司法考试制度的改革给大学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二者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如何处理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以及如何改进法学教育做到二者相辅相成,成为法学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更新法学教育理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等来改进和完善大学法学教育,实现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紧密结合,促进二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12.
新闻法治是依法治国的一部分。新闻法治的基本理念包括:知情权、维护"人格权"、更正与答辩权、保密权等。媒体报道司法的权利源于公民对司法信息的知情与表达权;媒体报道司法的法律限制目前主要是要协调媒体报道司法的自由与人格权,即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的冲突;重提新闻专业精神是协调该冲突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13.
环境影响评价具有科技专业性、利益多元性等特征,使得环境行政机关在实施时拥有较大自由裁量权。面对环境行政机关的裁量判断,现行模糊的环境立法并没有为司法机关能否及如何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精确指引,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司法审查的正当性备受质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法治国家中的权利无漏洞保护需求,分权原则不容许有不受约束的行政权力存在,以及司法权制约行政权政治框架中的正当行政程序标准等均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司法审查提供了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214.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中的信用卡信息是指信用卡本身所承载的信息。对实践中出现的利用虚假的银行客户服务电话套取持卡人的信用卡信息资料的行为,不宜认定为“窃取”。“非法提供”是指将自己掌握、了解的他人信用卡信息传授给他人的行为。采用侵占、抢夺、抢劫、毁坏等方式取得信用卡信息的行为也不宜认定为本罪。由于本罪是选择性罪名,其犯罪形态的认定也应区别对待。本罪与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以及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界分,应从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215.
随着我国加入WTO,律师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急待提高,这首先要求从源头上加以限制,即对取得律师从业资格的条件和方式予以规范。而我国受历史和实践的影响,现行的律师从业资格取得制度并不能起到源头的过滤挑选作用,因而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相关做法,完善我国的律师从业资格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216.
随着行政权的日益扩张,如何对行政裁量权进行司法审查显得尤为迫切.司法机关有必要对行政裁量权进行审查,但司法审查不是无限制的,只有当行政裁量权被随心所欲地独断使用从而导致违背立法意图时,司法机关才能对它加以限制.为对行政裁量进行有效规制,需要设计适当的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217.
解决国际支付的法律冲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解决管辖权、法律选择适用等方面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国际支付的纠纷。  相似文献   
218.
论自由心证及其公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心证制度在当今世界各国得到普遍的适用。作为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心证本身的含义、内容及表现形式,比之于传统的秘密自由心证都存在本质不同。现代心证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其抛弃了传统心证的秘密性,而成为一个开放和公开的体系,使得自由心证制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19.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检察机关的一项制度创新,它有效地回答了"谁来监督监督者"的追问,这项制度的成功推行,是因为它有四个方面坚实的理论依据:人民主权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政治基础,司法民主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前提,司法公正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追求,权力监督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220.
司法改革适合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因为它带来的震荡可能最小,同时还能解决许多问题。自2008年底中共中央政法委就深化司法改革作出总体部署以来,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根据整体规划低调推进改革。到2011年底,60项改革任务绝大部分已完成。2009、2010、2011三个《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是民间对近三年中国司法改革的逐年检视。报告肯定了一些司法改革举措,但对"新一轮"司法改革也提出了严厉批评。报告认为,司法改革面临步伐迟缓、动力缺失、利益集团障碍等种种问题,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化逻辑、民众缺位等紧密相关。好在中国司法改革已迈过决定方向的十字路口,只要启动下一轮实质性的司法体制改革,采取去政治化的技术和策略,引入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动力,就能够最终迈向公正、高效、权威、独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