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184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1330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4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41.
Risky energy technologies are often controversial and debates around them are polarized; in such debates public acceptability is key. Research on public acceptability ha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intrapersonal factors but has largely neglected the influence of interpersonal factors. In an online survey (N = 948) with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e United Kingdom, we therefore integrate interpersonal factors (i.e., social influence as measured by social networks) with two risky energy technologies that differ in familiarity (nuclear power vs. shale gas) to examine how these factors explain risk and benefit perceptions and public acceptability. Findings show that benefit perceptions are key in explaining acceptability judgments. However, risk perceptions are more important when people are less familiar with the energy technology. Social network factors affect perceived risks and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risky energy technology, hereby indirectly helping to form one's acceptability judgment toward the technology. This effect seems to be present regardless of the perceived familiarity with the energy technology. By integrating interpersonal with intrapersonal factors in an explanatory model, we show how the current “risk–benefit acceptability” model used in risk research can be further developed to advance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acceptability formation.  相似文献   
942.
张雪峰  宋鸽  闫勇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2):173-183
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也积极改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来控制碳排放。本文搜集了中国十四个城市近1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效应变系数模型,研究了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发展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可以利用公共交通定价策略影响消费者偏好,从而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城市低碳交通体系中轨道交通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有显著性促进作用;公共汽(电)车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会随城市发展程度增加而降低;交通部门可通过限行、限购及加收停车费等方式提高传统汽车购买及出行成本,影响私人汽车保有量,从而减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阻碍。政府应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补贴由购置补贴转向研发和运营基础设施补贴,改善轨道交通及合理的公共汽(电)车运营体系,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鼓励高能量密度低电耗技术的发展,提高居民对新能源乘用车的需求,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943.
本文构建动态CGE模型,以化石和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为对象,模拟不同类型能源补贴政策改革对经济发展、资源效率、碳排放及雾霾治理的差异性影响。研究表明:总体而言,能源补贴政策对宏观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能源消费强度;不同类型的能源补贴政策方案影响的差异性较大,化石能源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环境改善和碳排放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煤炭补贴能有效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极大促进产业总产出和经济增长,但会不利于环境改善,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有利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人均资源盈余改善,降低污染物和雾霾排放增速;因此,必须注重不同类型能源补贴政策协调性和差异性,短期内以化石能源补贴为主,长期而言,应逐步加大可再生能源补贴,更加有利于低碳转型和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944.
研究了一个包含污染治理和能源替代的两阶段经济增长模型,首先利用动态最优化方法,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给出了分别由传统能源支撑和新能源支撑经济系统的经济增长速度、污染变化速度以及最优的污染治理投资占总产出的比例。然后借助两阶段最优化理论,得到了最优替代节点所满足的方程,发现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等因素都会对最优替代节点产生影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经济最优增长路径以及相关参数对最优替代节点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最优的能源替代节点处经济增长不连续,新能源支撑的经济发展速度要高于传统能源支持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果传统能源支撑的经济系统污染的产出弹性较大,则在能源替代发生以后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治理已经产生的污染;另外提高污染治理效率会延缓能源替代,而提高技术对污染的控制效率可以促进能源替代进程。  相似文献   
945.
针对目前中型冷藏系统温度浮动大,耗电量高等缺点,提出了基于相变储能技术的冷藏系统,根据现有冷藏系统 的特点,介绍了储能装置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相变储能装置的结构;采用高效的换能结构实现储能装置的能量交换;设计 了复合保温层结构和密封结构以降低能量损耗;设计了储能装置的温度监控系统以及冷量记录功能;创新性提出储能装 置的结构参数设计方法。该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供冷平稳、节省耗电的要求,且可以作为标准单元串联使用,为相变储能 装置应用于生产和实践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46.
国际能源对粮食价格传导的生产成本渠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际能源对粮食价格传导的生产成本渠道,并采取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能源价格波动通过生产成本渠道导致粮食价格发生同向变化,能源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粮食生产要素替代弹性影响能源对粮食的价格传导;国际能源价格通过柴油和汽油渠道向国内大米和玉米价格的传导畅通,通过化肥渠道向国内粮食价格的传导不畅通,可能是由于我国农机化进程加快、粮食生产能源要素结构变化、政府补贴等因素造成的;国际能源价格上升,通过柴油渠道对玉米价格产生正向影响,通过汽油渠道对玉米价格产生负向影响,可能是乙醇市场的分割性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947.
通过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强度以及环境负载率的关系研究发现,西北地区仍然面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但能源消费强度高,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度逐渐扩展,空间差异大。其原因在于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形态滞后,产业结构仍是以工业为主导的"二三一"模式,资源利用水平不高,快速城镇化中资源环境压力太大,公共服务滞后,"输血"不能解决发展的基本能力问题。因此,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协调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区域交流,实现系统共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造血"能力;加强非正式制度的应用,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948.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速也逐渐放缓,2015年GDP增速为6.9%,是自1991年来的首次破7。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能源供需和碳排放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基于最新的2015年中国能源平衡表(标准量)等数据,利用桑基图绘制出2015年的中国能源流图和碳流图,研究了主要能源种类的生产、加工转换和消费情况以及能源相关的碳排放流动。结果表明:2015年的能源消费量较2014年增幅仅为0.5%,由于中国发展阶段的限制,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中工业部门占到了68.0%,但较2014年有所下降。2015年的CO2排放量较2014年增长3.7%。煤炭在能源中的主体地位虽然依旧突出但产量在持续下降,油气平稳发展,一次电力和其他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量的占比持续上升。能源库存量自2010年来首次由增转减。煤炭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年碳排放量的82.0%,火力发电和工业部门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二者的碳排放量占到了全年碳排放量的76.9%。  相似文献   
949.
Predictive mean matching imputation is popular for handling item nonresponse in survey sampling. In this article, we study the asymptotic properties of the predictive mean matching estimator for finite-population inference using a superpopulation model framework. We also clarify conditions for its robustness. For variance estimation, the conventional bootstrap inference is invalid for matching estimators with a fixed number of matches due to the nonsmoothness nature of the matching estimator. We propose a new replication variance estimator, which is asymptotically valid. The key strategy is to construct replicates directly based on the linear terms of the martingale representation for the matching estimator, instead of individual records of variables. Simulation studies confirm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provides valid inference.  相似文献   
950.
由于时代的日新月异,维系数千年的民歌,其原生态环境渐被打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现生态民歌环境正在形成。现生态民歌环境改变了民歌数千年来自存自卫、听天由命的发展势态,呈现出民歌在生成、创作、表达、传承、目的等形态上的新气质。从原生态到现生态,抓住本质,万变不离其宗,开放维新,勤奋不违时约,是民歌可持续传承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