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5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76篇
管理学   50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5篇
人口学   34篇
丛书文集   480篇
理论方法论   222篇
综合类   3477篇
社会学   406篇
统计学   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基于信任视角,构建农民创业者信任对创业机会识别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链式多重中介方法,对浙江、安徽、河南和陕西4省880份农民创业者访谈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信任能显著提高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农民创业者信任能通过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间接影响,其作用路径有三条:外部知识获取的部分中介作用、创业警觉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及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政府应完善农民创业相关规章与制度;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高信任水平;增加农民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供给,培养农民创业者的机会警觉性。  相似文献   
162.
和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追求,然而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塑造了不同的社会和谐理念.从文化形态看,中国传统的集团文化表现出重道德秩序的"人伦型和谐"理念,西方传统的经济文化则是重效率合理性的"知识型和谐"理念.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新型的集团经济文化形态,呈现出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的多文化交融的"开放融合型和谐".  相似文献   
163.
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与信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在本质、内涵、服务方式上都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具有相同的作用,都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发展中是相互促进的,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嬗变是大势所趋,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4.
学院教学管理是综合性大学教学管理的核心,学院教学管理应向知识型教学管理转变.按照教学运行管理层次的不同,知识型教学管理可分成过程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讲,它又是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知识系统.实施知识型教学管理要求对教学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和重组,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加强教学管理的自学习、自适应机制建设,这是学院教学实现知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5.
首先,我们构造以目的和背景知识为双条件的条件句系统AKC,给出它的一些证明论结果。其次,我们引入有序邻域语义,给出描述AKC的特征公理和推理规则的框架条件,证明AKC相对这些框架条件是框架可靠的。最后,我们证明AKC相对这些框架条件也是框架完全的。  相似文献   
166.
当代博弈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其逻辑和认知基础问题。知识模型的提出,澄清了博弈均衡与认知条件的关系。关于共同知识、共同信念的分析开拓了博弈论分析视野,推进了对冲突和合作的科学理解。从博弈均衡分析到认知逻辑分析、交互主体认识论的发展,表明博弈论的逻辑、认知以及哲学基础的深化,预示它正在成为社会科学的统一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7.
知识与道德何者优先、如何安顿的问题,中西价值取向不同。一直以来被忽略的是: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正是贯穿于《论语》论学中的一条内在逻辑线索。孔子虽然承认道德价值的优先性,但并不像后儒所理解的那样以道德价值否定知识价值。在孔子那里,知识系统与道德系统既分立而自足,又内在地融通为一体;知识价值与道德价值既为共存关系,亦可能在现实的境遇中趋向对立;正确把握知识接受与德行训练之间的权重与互动关系,则可以使知识价值与道德价值皆有安顿之所。孔子的思想被后儒片面地加以取舍,以道德取代知识成为学之主流。于是,知识价值被淹没在对道德价值的过度张扬中,故而引发了近代以来对于儒家文化阻碍科学理性的批判。还原孔子思想的本来面目,不但有正本清源之功效,亦可以为消除当下存在的道德价值被知识价值逐渐消解之偏弊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8.
The rise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resulted in higher levels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forced many to question the Kuznets Inverted‐U hypothesis. However, 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knowledge economy does not negate the importance of employment shifts for income inequality. Instead, the expansion of knowledge employment alters the major sector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income. To this end,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key argument that the current service–knowledge transition impacts income inequality trends, of today, in a way that is similar to the agricultural–industrial transition, of the past. According to the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regressions, the agricultural–industrial transition returns stronger associations with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1950. The agricultural–industrial transition's impact diminishes thereafter as the service–knowledge transition shares a more robust association with income inequality after 1980.  相似文献   
169.
Abstract

I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New England college students, a large number of undergraduate men and women reported problems related to their personal, social, or academic adjustment. Given a list of 22 items described as “common concerns or feelings experienced by college students,” respondents were asked to rate the extent to which each item had been a problem for them in the past year. Most students (86%) reported having very much or somewhat of a problem with one or more items on the list. Pressure to do well in school, problems with weight control, anxiety, poor concentration and depression were among the most commonly reported concerns. The prevalence of these self-reported concerns and problems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spondents' sex,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ir health status, and academic standing.  相似文献   
170.
解继丽  扶斌 《学术探索》2014,(1):148-152
波兰尼提出了缄默知识,为人类对知识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相关的深入研究。本文从谱系学的角度,在这种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缄口知识",并对教师"缄口知识"与缄默知识、教育潜规则、教育习俗进行比较,从认识论、微观政治学和价值论的视角,分析了教师"缄口知识"存在的合理性,并提出研究教师"缄口知识"有利于认识教师个体知识、解释微观教育现象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