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28篇
人口学   83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142篇
综合类   421篇
社会学   332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价值分配的对象是价值,不是财富.按劳分配的现实理论依据是劳动价值论,最终理论依据是按贡献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以承认其价值创造作用为基础的按贡献分配,而不是按所有权分配.  相似文献   
42.
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二元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3.
企业资金短缺是我国转轨经济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从软预算约束理论角度分析资金短缺问题,我们认为是软预算约束导致企业投资需求过度,产生投资饥渴症,引起资金短缺.这是因为在软预算约束下,企业形成对外部救助的预期,这种预期导致企业对资金的价格变化变得不敏感,资金价格和企业收入无法约束企业的投资决策,只要软预算约束存在,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就是无止境的,就会永远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44.
1989年之后,新型劳动关系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相关的研究也随之方兴未艾。新型劳动关系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内涵与特征、建立条件与机制建设、基本评价与发展思路等问题得到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的特点与不足需要被客观地加以检视。  相似文献   
45.
再就业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供求矛盾,即劳动力供应大于劳动力需求,就业岗位严重短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办法是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缩小劳动力供求差距.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经济、确保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调整就业结构、提高就业弹性;发展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发展对外经济合作,拓展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46.
文章在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两个基本特性——批判性和科学性以及劳动价值论产生以来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力图从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上进一步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47.
"歧视"与"逆歧视":农民工不平等竞争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歧视"概念及有关模型是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理论工具.对郑州市的测算表明,考虑到福利补贴等因素,许多岗位根本就不存在农民工对本地人的"逆歧视",至少替代效应不像仅就货币工资来说表现出来的那么大.如果全部取消国家对城市居民的就业和福利特权,至少在非正规就业等特定领域,农民工将表现出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应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对农民实行补偿性人力资本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从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中提取了同化劳动的概念,阐述了同化劳动的含义、根据、特点及其历史演变过程,论述了同化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提出同化劳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根据的观点,以图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寻找一个主要的切入点。本文的结论是: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主要目标,社会主义现实中所具备的同化劳动的主流是迈向这一目标的基础和根据,不断提升和扩张同化劳动的质与量的过程,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渐进性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49.
试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认为从长远观点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半转移”形式并不适合我国国情,而应将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并阐明了与这种转移方式相配套的机制转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0.
以二元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依托,构建了农业劳动力流出对粮食产出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了农业劳动力流出最优点的研究假设,并运用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得出,中国东部和中部区域正处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期,农业劳动力流出数量已经越过农业劳动力流出最优点,对粮食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而西部区域正处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初期,农业劳动力流出数量还未到达农业劳动力流出最优点,存在着过剩的农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