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5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81篇
民族学   4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33篇
丛书文集   451篇
理论方法论   232篇
综合类   3296篇
社会学   637篇
统计学   4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张謇为谋求实业救国,发起了对苏北沿海滩涂的开发,有公司、民间以及民主政权领导下的开发三种不同的模式。文章分析了公司开发从发生、发展到衰退的过程,分析了民间垦殖以及农民参与公司开发的原因、方式等,还介绍了民主政权领导下开发的情况。  相似文献   
52.
A computer simulation game designed to give students insights into family time use concepts has been used in an introductory family resource management class at Ohio State University and other universities. The game allows for planning for time use changes over the family life cycle. The game can give students insights into economic and sociological models of time use. It is possible that future versions of the game could be used in family counseling.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derivation of optimal decision-making rules for families and family financial management.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financial management over the life course including financial ratios, baby boomers, and retirement. She received her Ph.D. in 1993 from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in Family Resource Management.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he time trade-offs made between couples, financial planning over the life cycle,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ime and money between families and their home-based businesses. He received his Ph.D. in 1993 from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in Family Resourc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53.
This paper clarifies and interprets some basic quantitative concepts of value, utility and utility function from a utilitarian point of view. First, I discuss the question as to whether value is objective or subjective. I hold that value is subjective and statistical in nature (although from the various subjective values of a certain object a norm can usually be obtained). Second, I emphasiz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use value and exchange value in relation to utility. Third, I propose a law of diminishing incremental interest, which refers to the incremental (marginal) utility of money. Fourth, I identify the utility of money with the von Neumann-Morgenstern utility. Fifth, I question the necessity of the usual normalization of utility functions and the restricted linear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onsequent concept of strategic equivalence). Sixth, I discuss in detail the terminal values and utilities of a utility function from a philosophical rather than mathematical point of view, particularly the boundedness of a utility function and the magnitudes of V 0 and U 0. Finally, I conclude that, in order to be able to have interpersonal comparisons of utility, utility should have the same dimension as value rather than no dimension, and the normalization problem should be reconsidered in the light of terminal values and utilities.  相似文献   
54.
中国土地红利是经济红利和政策红利共同缔造的特殊红利形式,彰显土地红利公共利益属性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从逻辑上分析,我国土地红利源于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城镇化和工业化、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区位优势、公共投资等因素共同推高了土地价格,奠定了土地红利公共利益属性的坚实基础。为维护土地红利的公共利益属性,国家一方面将其纳入公共财政范畴,以规范公共财政收支的方式实现土地收益“全民共享”,防止土地红利被少数人垄断。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改进土地收益的税法体系,科学界定房地产开发相关税收的税基和税额;健全土地征收制度,确保征地的目的、程序、收益合法且符合公益;推进土地红利城乡间公平分配,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实现土地红利共享。  相似文献   
55.
尽管具有一定保障性,但宅基地制度的首要目标在于经济管理,其表面上强调“户有所居”,实际是“户有定居”。宅基地上使用权所承载的管理性与农民自费建造农房所有权的私权性,存在内在的矛盾,不应适用房地一体规则,因为后者遵循着传统民法应对市场交易的基本逻辑。自然资源部所发布的文件明确了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由城镇居民继承,内核乃是基于房地一体,以房屋所有权的可继承带动宅基地使用权的可继承,颇为冒进。宅基地上所有权与房屋使用权应当分离,这将为宅基地的流转与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契机:农房的自由流转加上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保有,将最大限度地在现有阶段实现市场与制度的有机契合;对于取得农房的所有权人,在房地分离之下,可以借助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定租赁来设计合理的权利结构。  相似文献   
56.
为缓解融资困境,各地都在探索农村金融的新模式,吉林省开展的“土地收益权质押”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指在不改变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和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以土地的未来收益作为担保财产,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的模式,该模式有“利于融资”与“避免失地”的双重优势。然而,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吉林模式中的“土地收益权质押”名不副实,其实质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让与担保,存在诸多的法律弊端。而由于土地与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在“自动产生收益”这一属性上存在区别,所以无法通过借鉴“公路收费权质押”的制度经验来构建土地收益权质押。此外,利用土地未来的经营收益质押贷款的思路也不可行,理由是:经营收益由土地价值与劳动价值共同构成,而劳动价值无法登记,从而不具有优先效力;而且这种方式使得清偿能力取决于债务人自身,不符合特别担保之属性。在尚未放活经营权之前,以土地承租权担保贷款的构想较为可行,但须建立配套的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57.
不同规模农地抵押贷款可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阳市427户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对三类不同土地规模农户的农地抵押贷款可得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房屋价值、社会资本、对贷款政策了解度及土地规模差异均对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可得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收入与房屋价值是影响不同土地规模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可得性的共同因素,土地规模是影响农地抵押贷款可得性最为直接的关键性因素,随着土地规模增加,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更注重农户个人信用程度、社会资本和风险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8.
以四川省为例,基于647份农户调查数据,从农地流转、农户基本情况、农户经营特征、农村金融市场特征4个方面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其对农户金融需求的影响方向及强度,分析农地流转背景下农户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行为带来农户金融需求分化趋势,农地流转价格过快上涨对农户金融需求有明显抑制作用,加快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已经十分紧迫,农户普遍面临缺乏抵押融资能力的困境。农地流转对农户金融需求的分化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之上,重点针对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农户进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有效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则是当前我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破解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59.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之一,但是,实现土地有序流转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日本近年实施的农地中间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建立农地中间管理机构(农地银行)及相应的流转机制和流转补贴制度,促进土地向农业承担主体集中,提高农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通过对该制度的细致总结和效果分析,认为中国的土地流转制度有必要以目标为导向,完善制度设计、细化政策措施、调整农业补贴并注重基层和农民参与。  相似文献   
60.
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处于乡村社会之中的民间信仰体系经历着两次较大规模的由断到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民众宗教生活的状态,是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众宗教生活史。该研究集中对此两次“未预结局”现象进行讨论,通过其在一个壮族社区生活场景中的具体呈现,以展示出前后两次断裂与重拾的实际状况,尽力寻找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力量,以及这种力量与当地人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