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1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399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在“三农”问题研究中,如何提高农民增收问题,始终为人所瞩目。这不仅因为农民增收有利于促进需求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发展,而且对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保和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实现,也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分析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探讨农民增收机制的构建和制定相应的对策,不仅必要而且必须,这是新农村建设中一项不可忽略和意义深远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2.
被征地农民的政治参与是被征地农民通过参与征地程序、表达利益诉求、意图影响政府征地决策的行为。扩大被征地农民政治参与有利于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有利于政府形成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化解机制;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建设。扩大被征地农民政治参与存在制度性障碍、组织性障碍和参与能力障碍等现实问题。扩大被征地农民的政治参与要完善政府征地程序、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和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23.
城乡二元分割,主要是城乡居民所享受的权利悬殊.农民集约使用土地的主体权利贫困包括三个方面,其中最直观的是社会权贫困,最核心的是土地财产权贫困,最重要的是公共产品分享权贫困.促进农村土地集约使用,必须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规定,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完善农民的主体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24.
本文认为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问题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 :积极从事农民运动的革命实践是其认识来源 ;全党对农民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是其重要基础 ;在同党内外关于农民问题的错误观点斗争中逐步系统化  相似文献   
125.
民工城乡两栖型就业与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工的城乡两栖型就业这个角度出发 ,重点分析了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中民工城乡两栖型就业的特点 ,并对民工的城市化归宿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6.
以农民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从福建沿海五地市农民的问卷调查中取得一手资料,考察农民现代性的获得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具有较强的两性平等观、效能感、时间观念、教育期望,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传统的家族观念逐渐淡漠,自我取向开始增强,但是农民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风险意识低。同时,教育程度、务农年限以及人际关系对农民现代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7.
本文对几部中国当代农民题材的代表性作品进行梳理,追踪严志和、梁三、许茂、冯么爸等本色农民所走过的那一段充满欢乐与痛苦、希望与失望的不寻常的心灵历程,让人们思索它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8.
农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在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吉林省各市、州470名农民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认为农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的平均水平,且在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9.
平等是人类文明的信条,现代平等权已经从形式性平等过渡到实质性平等,从要求适用法律平等到要求立法平等。作为新一代人权的社会权,苛以国家积极的作为义务,以保障公民实质性平等权利的实现。当前,这种平等的社会权利在中国广大农民身上仍极其欠缺,因而亟待法律对农民的社会平等权手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0.
为探求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典型调查法等加以研究,分析结果是苏州各级政府在多年经济发展的积累基础上有较强的财政实力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且集体经济在工业化、城市化中焕发了青春,进行了许多增进农民权益的制度创新.但是农民发展的主体地位还有待加强.苏州各地区、各层次的农民增收和生活质量差异很大,远离工业化、城市化中心的农民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地方政府和工业部门在追逐GDP增长中如何重视农民利益,让农民作为发展的主体地位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的收益,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工作.与其他地区相比,苏州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和环境实际上是程度差异,因此它的经验和问题富有借鉴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