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13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399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用补偿边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失地农民的福利入手,分析了征地补偿的现实边界和理论边界。结果表明,政府垄断土地非农化市场严重低估了征地补偿标准,合理的征地补偿应该明晰失地农民的产权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22.
产生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数以万计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因此,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关乎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失地农民的数量逐渐增多,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当前,应围绕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就业权、社会保障权等方面,克服现有法律规定的缺陷,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4.
以农民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从福建沿海五地市农民的问卷调查中取得一手资料,考察农民现代性的获得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具有较强的两性平等观、效能感、时间观念、教育期望,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传统的家族观念逐渐淡漠,自我取向开始增强,但是农民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风险意识低。同时,教育程度、务农年限以及人际关系对农民现代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5.
参与治理制度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得到广泛推荐,是对经济人假设理论不足的有效弥补,是对失地农民有力的保护手段。应当运用参与治理理论来构建我国失地农民保护制度,促使征地程序公开,保障农民参与,引人征地目的合法性,征地补偿司法审查程序,实现失地农民参与治理制度从内容到形式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26.
论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进行了描述,分析和研究了这类组织在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提出了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7.
周庆行  聂增梅  曾智 《西北人口》2008,29(1):47-52,60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是建设新农村时期我们所要面对与硌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课题组的调研数据为依据,对重庆市农村留守妇女的大概情况进行了总结,指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妇女面临着包括年龄结构、家庭结构等十种结构的挑战,通过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主要针对当下政府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论述了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农村教育应采取多种措施,以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和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9.
失地农民的心理变化不仅仅是结构性的,也是过程式的。心理的结构性变化侧重反映失地农民心理内容,心理的动态过程反映的是失地农民心理场的“移位”。  相似文献   
30.
资本下乡与新中农争地的社会后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自发的土地流转模式催生出一批以耕种从亲朋好友间低价流转的地为生的在村新中农。夫妻俩以劳动力最大限度为界,通过经营适度规模的土地获得体面的村庄生活(新中农)。与此同时,在农村人口大量流出的背景下,这批在村种地农民变成村庄的中坚力量,成为村庄治理中的主体。然而,以政府主导、为吸引资本下乡所进行的土地流转正在摧毁这批中坚力量,还让外出务工村民长期处于失地状态。文章认为,农业政策应该致力于改善农业耕种条件,并守住耕地,保护好进城失败农民的最后退路,而非支持资本下乡打败新中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