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126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827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构建用水协会满意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江西省307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群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综合评价用水协会的满意度。研究发现,农户对用水协会满意度评价综合得分为3.00,即"基本满意",其中,用水管理、社会效益得分最高,均为3.07,经济效益得分最低,只为2.91。基于此,还利用象限图进一步探究各准则层的满意度及其重要性,结果表明,用水管理是提高农户对用水协会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而灌溉服务质量是阻碍其对用水协会满意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
社会化小农分析范式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对中国农村研究本土化和主体性缺失的回应,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所导致的农村社会变革的回应。然而由于社会化小农在伦理关怀、政治关怀以及小农形态解释上存在的缺陷,使得这一分析范式在农村治理研究中存在争议。同时,社会化小农对于农村市场化进程中消费膨胀压力的过于掩饰,导致其与农村市场化逻辑的不断脱离。而对于私人生活变迁的过多关注也导致其研究的公共性的严重不足。相对而言,消费小农发展了社会化小农分析范式的优势,并能够还原农民的真实形态,同农村市场化进程本身相契合。伴随着农民由个体消费向公共消费的延伸,消费小农也不断从私人的生活领域走向公共的治理领域,消费小农同国家之间的互动也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7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期,农民权益受损、征地纠纷日益突出。合理测算农民权益受损的程度、征地纠纷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全国31省(区、市)91村638户被征地农户的调查数据,借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征地纠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征地过程中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处置权、收益权和社会保障权受损严重;农民个体特征和农户家庭特征对征地纠纷没有显著影响,农民权益是征地纠纷全面而充分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构建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体系和改革征地制度时,要从影响征地纠纷的农民权益因素着手,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权利,尽可能减少纠纷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实现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难点在农村。而城镇化作为社会生产力变化所引起的人类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对解决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等一系列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75.
基于宅基地退出试点区安徽金寨县626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农户异质性基础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宅基地退出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宅基地退出对农户经营性收入有负向影响,对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家庭总收入有正向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一方面通过缩小耕地经营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和减少亩均收入降低其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外出务工人数、提高外出务工时长提升其工资性收入;由于农户工资性收入增加强度大于其经营性收入降低强度,故对其家庭总收入有正向影响;此外,不同教育背景、年龄段农户宅基地退出后收入变化存在差异,因此,应增强宅基地退出就业帮扶政策针对性,宣传宅基地退出政策的增收效应,实施差别化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76.
二元工业化是在城市工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现有的地(市)、县(市)和乡镇为依托,构建并发展广大农村的工业园(或产业园),有效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人口聚集,推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并实现农业产业化,达到城市与乡村和谐发展的目的。二元工业化结构的构建必须以产业化为基础,以实现劳动力转移为根本,以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为目标,通过工业化(或产业化)过程最终建成高、中、初三级城市模式,达到解决二元经济问题,实现二元向一元、同质的现代经济转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77.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从当前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培育新型农民要特别组织实施好思想道德教育工程、农民“绿色证书”教育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四项工程”。  相似文献   
78.
城镇化视阈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乐杰  沈蕾 《西北人口》2014,(3):90-95,101
新型城镇化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相互依存,互相促进。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以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他们应具备什么素质,目前仍未形成一致观点。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镇化视阈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包含四个维度:基本素质、经营能力、职业认同和生态素质。结果表明,职业认同的权重最高。该模型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和培育政策以及农民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也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针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出现脱离实际的现象,有必要从农民意愿的视角研究新农村社区的建设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法,对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农民的搬迁意愿、农民所担忧的问题、农民对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诉求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从整体上看青岛市农村居民是支持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他们反映的一些问题和诉求也正是各级政府改进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着力点。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青岛市新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山东省9市497份农户调查数据,引入基本特征、动力向导、目标实现、社会压力和资源条件5类22个变量分析影响菜农质量安全行为实施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65.20%的受访菜农愿意实施质量安全行为,其实施意愿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中间变量的正向影响显著,其中,行为态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主观规范次之,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最小。进一步分析发现,菜农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受专业化程度、参与合作组织、获得质量认证、增加收入、拓宽销路、降低风险、提升信誉等20个因素的显著影响。因此,强化政策引导、规范产业监管和加强宣传是优化菜农质量安全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