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23篇 |
免费 | 482篇 |
国内免费 | 22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85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336篇 |
人才学 | 4篇 |
人口学 | 152篇 |
丛书文集 | 3309篇 |
理论方法论 | 854篇 |
综合类 | 17749篇 |
社会学 | 1045篇 |
统计学 | 1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119篇 |
2022年 | 156篇 |
2021年 | 184篇 |
2020年 | 236篇 |
2019年 | 247篇 |
2018年 | 263篇 |
2017年 | 250篇 |
2016年 | 305篇 |
2015年 | 453篇 |
2014年 | 1057篇 |
2013年 | 1168篇 |
2012年 | 1422篇 |
2011年 | 1698篇 |
2010年 | 1515篇 |
2009年 | 1585篇 |
2008年 | 1758篇 |
2007年 | 2429篇 |
2006年 | 2299篇 |
2005年 | 1742篇 |
2004年 | 1422篇 |
2003年 | 1358篇 |
2002年 | 1004篇 |
2001年 | 775篇 |
2000年 | 367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内隐学习理论与语感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40-142
内隐学习是指在无意识状态下不知不觉的学习,与有意识努力的外显学习具有协同效应。它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等实践领域,尤其对零起点俄语学生语感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李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20-23
新闻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预警、公关和维护公平三个方面。新闻媒体要担当起宣传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首先要认识本身在宣传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定位。社会主义和谐舆论环境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辅相成,新闻宣传就要严守党性、真实客观、贴近主题、传播及时。 相似文献
123.
刘响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5):79-82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知行统一"、"继承与创新"相协调、"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统一等原则。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24.
李昕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47-5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建设。本文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与法制建设之间的关系,概括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的特点,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法治建设可能的几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5.
王旺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5):126-128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作为知识与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服务,作为为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学生学习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如何为学习型社会营造环境,如何为不同的读者提供不同的深层次服务,做好信息导读工作,正是本文探讨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6.
王继新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9-62
现阶段,切实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方面起步早,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制度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政府在扶持弱势群体中的作用,对弱势群体进行倾斜性保护。 相似文献
127.
郭辉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1)
本文论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构建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我们所要面临的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8.
“公共性”的价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UAN Zu-she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公共性是现代公民社会之公共生活的本质属性,具有开放、平等与社群的特性,通过特定共同体成员理性、自觉的交互主体性行为与结构性活动而得以存在。现代社会的“公共性危机”,集中表现为“文化公共性”理想的迷茫,是文化自身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认同的危机。真正为社会所共有、共享的公共性,是多元利益主体复杂博弈的产物,是确保公众与社会之间关系维系的一种平衡。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日益呈现为市民/公民社会、市场与国家的分化情形,以社会公正为最高追求的社会公共性理念是否能够得以确立,或者已经确立的社会公共性理念究竟合理化与否等,直接影响着制度创新的理念、路径选择。对公共性的领悟与把握的过程,同时也是公共文化氛围营造中民众心智不断健全、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9.
巨生良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132-13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体现之一。目前,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主要是制度安排引起的不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应从改革教育投资制度,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和建立弱势群体补偿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130.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秀敏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97-101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中国当前政治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出发点,综合论述并分析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四个目标,即全面实现“民本位思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诚信政府。最后,提出中国当前政治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