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57篇 |
免费 | 147篇 |
国内免费 | 10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8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67篇 |
人口学 | 18篇 |
丛书文集 | 691篇 |
理论方法论 | 212篇 |
综合类 | 4501篇 |
社会学 | 100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121篇 |
2014年 | 306篇 |
2013年 | 233篇 |
2012年 | 347篇 |
2011年 | 420篇 |
2010年 | 332篇 |
2009年 | 339篇 |
2008年 | 361篇 |
2007年 | 464篇 |
2006年 | 429篇 |
2005年 | 434篇 |
2004年 | 377篇 |
2003年 | 329篇 |
2002年 | 244篇 |
2001年 | 215篇 |
2000年 | 131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宋旭明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6):84-86
家长式法律强制以设定义务为实质内容而以实现权利为价值目标 ,其合理性在于它正确反映了人性中物质利益与意志自由两个因素的关系 ,但立法者应当在分析被强制者的不同利益与协调法的不同价值冲突的基础上把握好其合理界限 相似文献
92.
王学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21-27
宪法具有司法适用性,已成为当代宪法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但是,在我国,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理论研究的缺失以及不适当的司法解释,学术界和司法界普遍认为我国宪法不具有司法适用性.本文认为,作为对当代宪法发展趋势的积极回应,我国宪法应当具有司法适用性,并且我国宪法司法适用性具有法律的、实践的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93.
社会公众的法律信仰对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而中国社会缺乏普遍信仰法律的传统。社会公众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中传统因素的作用固然很大,但是,立法、执法、司法等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同时。法律移植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其精神实质和内涵的传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
纪在霞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58-61
通过对电力企业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应遵循基本原则的探讨 ,提出了加强电力企业法制建设应注意的问题、要求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5.
国际人权公约的法律监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国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从有政治和道义价值的人权宣言在条件成熟时发展为有法律约束力的人权公约 ,对促进国际人权合作有积极意义。公约的法律监督以审评缔约国关于本国人权状况的报告为主 ,形成一套机制和操作程序 ,强调专家监督机构与缔约国间的对话。这与借人权之名搞政治对抗 ,是不同的。公约体制的实施是国际监督和尊重国家主权间取得某种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96.
曹晟旻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我国指导性案例的效力经历的是由柔性到刚性转变的渐进过程,但人们却并未就其规制司法裁判的约束效力取得相同的理解和一致的认可。对此,人们可以制定出多种关于案例指导制度实践功能的描述性设计和规划,每种设想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效力定位。但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指导性案例的最终归宿必定是回应当下的司法现实,只有将其映射到社会生活当中,才能真正探究其制度运作的实践功能所在。其实,指导性案例的角色定位不当反映出理性与权威之间存在的悖论,与其将指导性案例的裁判理由和裁判要旨强加于人,不如充分发挥其理性说服的意蕴和效用,力求引导人们就诸多问题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97.
仝其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3-58
新近学界泛起将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律归属调整到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观点,其立论的最大“法宝”在于食品安全犯罪侵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健康生命权,即公共安全。其实,“危害后果严重”不是判断主要客体的依据,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律归属取决于其行为特性和本国立法价值取向及立法传统。食品安全犯罪与传统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具有兼容性,将其归属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并无不妥。 相似文献
98.
邱业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94-98
网络语言暴力的泛滥以其独有的方式撕裂了道德底线,向现行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此类事件不能仅在道德层面进行约束和思考,道德的谴责已无济于事,必须从法律层面进行约束和思考。网络语言暴力属于名誉侵权行为。既然属于侵权行为,那就应当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以法律从主体、客体、内容和责任方面进行有效规制。这样有利于拓宽法治的空间、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惩治、震慑和预防网络语言暴力侵权行为,净化网络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9.
赖敏祥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
我国图书馆在当前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中,面临着经费不足,队伍不稳,观念不新,效益不佳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归根结蒂,是图书馆的法制建设问题。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图书馆要与市场经济接轨,也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图书馆亟待立法。 相似文献
100.
李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现代法治理念要求,法律人在理解与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应当谙熟一定的法律分析技能,客观理性地展示依法断案的法律分析过程。逻辑是实现法律理性的技术性手段,法律理性的实现离不开逻辑的指导和规范。法律分析中,逻辑不仅可以为法律理性的实现提供形式上的规范,而且还可以为法律理性的实现提供理性论证的平台。法律分析的理性特点要求,法律人在理解与适用法律时必须遵循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与规则,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