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7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29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222篇 |
理论方法论 | 70篇 |
综合类 | 1503篇 |
社会学 | 68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127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164篇 |
2006年 | 163篇 |
2005年 | 158篇 |
2004年 | 148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张磊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2):34-36
立法目的是各个国家立法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日本环境法目的理念发生的演变,并与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进行比较,对我国环境保护法“二元目的”进行探讨,提出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应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最终的“一元目的”。 相似文献
102.
立法后评估结果的回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后评估结果的回应机制,就是特定的国家机关针对立法后评估报告中提出来的问题,采取特定方式作出回复或反应的具体运作过程。有效的立法后评估的回应机制建立在立法后评估结果的信度与效度上,其回应主体是立法后评估报告所涉及的有关立法与执法机关或人员,同时还要求运用特定的回应方式与内容。为保障立法后评估结果顺畅的有效回应,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立法后评估结果回应的监控制度。 相似文献
103.
南京国民政府的水政立法是中国水政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继承了历代水政立法的成就,又有所创新,体现了以下特点:重视水政立法工作;水政立法体现了对大江大河综合治理的要求;在水政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上,既明确职责范围,又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但是,由于受到种种限制,所取得的成绩距离民众的期望以及社会的现实需要尚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04.
李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2):107-113
商业医疗费用保险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是一个理论上争议不大但因现行立法的规定而争论不休的问题。同类案件不同的判决结果不仅影响到司法的公正,而且带来了保险市场的混乱。《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与保险原理相背。2009年2月28日我国《保险法》作了新的修订,但关于保险的分类及保险代位权等方面仍延续以前的规定,并没有从立法层面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实质回应。在医疗费用保险中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需要立法和司法层面的进一步明确,这不仅有利于确保司法机关裁判的统一性和权威性,而且对保险业的经营与发展有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商业贿赂犯罪的发生遍及各个经济领域,严重损害消费者,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以垄断性强、需要政府全力介入的领域最为集中。商业贿赂犯罪之所以泛滥,有其经济、文化、制度、立法等多方面的深刻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应注重从源头和路径上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督和治理,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同时大力加强立法工作等对策,才能遏制商业贿赂犯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6.
当前,安徽省循环经济法制建设与全省循环经济的实践具有不适应性。结合安徽省省情着手进行地方循环经济立法已经迫在眉睫。安徽省循环经济立法,可以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创新的制度进行规范,促进我省循环经济沿着法制轨道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07.
我国慈善立法中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但我国目前慈善组织偏离其非政府组织本质,政府对慈善组织的行政管理代替其法人内部治理。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在我国慈善立法中取消"双重管理体制",对各种慈善组织进行科学分类,重构其与政府的关系,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8.
宿腾飞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2):38-42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普遍使用的一类证据,而证人出庭率低成为影响案件质量和制约庭审功能发挥的瓶颈。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确立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通过对该项制度的理论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存在证人出庭作证条件较为模糊、法官自由裁量权太大、可以不出庭作证的法定正当理由不够充足、被告人近亲属出庭作证例外存有局限性、对于书面证言作为庭审证据使用的情况缺少限制机制等弊端。为此,应当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9.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保障食品安全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刑法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由于其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定性不当、保护范围较窄、保护滞后等问题,有大量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未进入司法程序,凸显了刑法在惩处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过程中的乏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应借鉴美国立法,完善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形成严密的刑事立法体系,克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在刑法规制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0.
黄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91-95
统筹区域发展是艰巨、复杂、长期的事业,亟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际经验,以法律来保障实施。现行金融法律在统筹区域发展上存在不足,我国需要从立法宗旨、基本原则、立法结构和主要内容、法律执行、法律监督以及法律责任几方面共同构建统筹区域发展的金融法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