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25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737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Several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e importance of challengingbehaviour as a limiting factor on quality of life (Murphy et al., 1996;Brown and Thompson, 1997; Schwartz, 2003). This article presentsthe findings of research that aimed to investigate adults withlearning disabilities’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s ofwhat is perceived by staff and services to be challenging behaviour.This study was the final phase of research reported previouslyin this Journal (Hayden and Stevens, 2004). Interviews, groupdiscussions and obser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wenty-sixpeople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using social services’residential and day services. Participants were able to articulatecomplex responses about challenging behaviour, which is characterizedas a ‘moral web’: a complex network of antecedents,behaviours and consequences. Social care staff were seen byparticipants to play a key role: protecting people and ensuringthat appropriate (negative) consequences were suffered by instigatorsof challenging behaviour. These findings are interpreted withina positioning theory perspective, suggesting the importanceof understanding the ways that challenging behaviour is constructedthrough social interaction. Implications in the following areasare discussed: developing practice; the role of social carestaff; and the study of challenging behaviour as a social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02.
人性观对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派心理学家持有的某种人性观往往决定着他们的心理学研究的焦点,决定着证据的收集和解释,更 决定着他们的心理学理论的建构。本文着重论述了人性观对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两大学派心理学理论的影响。笔者认 为。人性是一个系统综合体,在强烈呼吁心理学统一的今天,如果能建构起一个科学的人性观体系,那么以它为前提的心 理学理论的整合也就可以期待。  相似文献   
103.
王志尧 《南都学坛》2005,25(1):45-51
在既往的红学研究中,多数论者认为,贾母是林黛玉婚姻悲剧的主要制造者之一。然而,从贾母为贾宝玉所定择偶标准来看,她的婚姻观是相当开明的,从未限制过某人的自由。对照宏著内容,她始终是林黛玉的呵护人。值得遗憾的是,她对林黛玉过分溺爱,缺乏必要的人生指导和培养教育,使其不良性格未得到些许纠正。林黛玉自身所具有的孤傲自许、目无下尘、褊狭尖刻、小性儿等不适应社会人生的乖张性格是导致其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强加在贾母头上的破坏林黛玉婚姻的恶名应予洗雪。林黛玉自身极难适应社会人生的癖性可资后人镜鉴。  相似文献   
104.
现代西方哲学相比较于传统西方哲学而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三个方面的表现可归结为一条,即消除旧意志观,确立新意志观。  相似文献   
105.
分析了英文合同的语言特征,认为其特征在词汇层面体现为用词庄重、准确规范,在句式层面体现为句式复杂、逻辑严谨,在语篇层面体现为程式固定、结构完整。英文合同的翻译策略就是在保持汉语表达习惯和超越汉语传统建构模式之间寻求平衡,取得准确、通顺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06.
高校校园文化价值冲突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社会转型期 ,面临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挑战 ,高校校园文化受到各类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冲击 ,形成了激烈的价值冲突。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冲突是由多元文化形态所支撑的价值矛盾构成的 ,这些矛盾好坏兼杂 ,良莠并存 ,对立统一地存在于校园文化之中。因此 ,价值冲突有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积极意义 ,也有对校园生活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对传统价值的干扰。为消除冲突的影响 ,提出了进行高校校园文化价值整合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7.
汉译英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语境下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然而我国英语学习者汉译英翻译能力普遍不高,这将不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语块理论与翻译具有关联性,对语块的利用能增进汉英翻译的地道性,能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因此,利用语块理论能有效提高我国英语学习者的汉译英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08.
基于语义场理论,以理论加实例的方式,探讨了如何在同义义场、反义义场、上下义场、整体与部分义场内,进行英汉两种语言词汇互译策略,以期实现英汉词汇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均能对等,取得最佳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爱情和婚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而婚姻观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婚姻观不同,反映在女性身上比较明显。从家庭、社会、政治方面对比中西方婚姻观中女性地位的不同,并从其地理位置、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方面探究成因,便于中国女性摈弃一些封闭落后思想,适当吸取西方婚姻观中的精华和合理部分,对未婚及已婚女性树立正确、科学的婚姻观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黄人杰 《河北学刊》2005,25(2):78-84
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伦理道德的思维与主张。这是一套人本的价值思想,有其形上的道统 根源,形下的正统传承、法统规范与学统分流。它在地球上首先建立起了有系统的人伦思想。其特质之一,即是"五伦" 的亲疏远近与尊卑贵贱的行为规范,为世界上其他国家之所未有者,至今其精义仍具有超然的优越性。其另一特质,即 重视政治上之政道与治道的政治哲学和家庭的组织地位与功能价值,这体现在《大学》中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之内圣推向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王的政治哲学思想。此王道思想即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之内外与体用发挥的极 致。人伦、五伦、王道等思想都是以道德概念融汇贯通的一种政治伦理哲学,是社会和谐有序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