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讨厌"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论述了"讨厌"的成词过程、语义演变。明清时期,它由短语融合成复合词,演变途径为:动宾短语/兼语短语〉复合词。"讨厌"最初表达"令人厌恶",清末发展出"厌恶"义、民国时期发展出"嗔怪"义。认知凸显和高频使用是其词汇化和语义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连词"那怕"的词汇化始于明代,至清晚期完成,先后经历了跨层结构、跨层结构和连词并存、连词三个阶段。重新分析是其词汇化的主要机制,前景信息背景化和韵律的促动是其词汇化的主要动因。在"那怕"的词汇化过程中也伴随着语义演变,语用推理是促动其语义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动静”先由词组时的“行动和止息”义演变为概括性的“行为举止”义;然后在组合关系变化的推动下,进一步转指为“‘行为举止’的情况”义,并最终泛化为“(探察的)情况”义,从而完成了词汇化。“动静”词汇化的意义是由“动”、“静”共同参与形成的,偏义成词说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24.
汉语动结合成词由词核V1及其结果补语V2构成,表述动作的结果。动结合成词的论元结构充分保留了自由语素V1的论元结构信息,但是能否反映V2的论元结构全貌依V2的词化程度而定。表述型、方位型以及大部分成就型结果补语V2都是词化程度较低的自由语素,在合成新词时语义不变,因此它们的论元结构与V1的论元结构一起完好无损地再现在合成动词的论元结构中;小部分成就型结果补语V2为词化程度较高的黏着根语素,在合成动结结构时语义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有论元的语义角色会部分流失,这时的动结合成词的论元结构不能真实地再现V2的论元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25.
以《新词语大词典》和《新世纪英语新词语双解词典》所收集的新词为例,从概念化的角度对比英汉词汇化过程的共性和差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相同的概念基础相同的词汇化方式;相同的概念基础不同的词汇化方式;相同的概念基础不同的词汇化程度;不同的概念基础及词汇化结果。  相似文献   
26.
“如此”的程度副词用法源于指示代词的语法化,当指代义消失时,发展为程度副词,其演变路径为:跨层结构“如此0”>动宾短语“如此1”>指示代词“如此2”>程度副词“如此3”。“如此3”萌芽于先秦,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在副词化的过程中,“如此”在语义上经历了指代义弱化、感叹义强化的功能扩展,在功能上逐渐由客观指代发展至感叹程度。通过对“如此”语义演变的考察,发现汉语中存在“指代>感叹情态”的语义演变序列,指代范畴和感叹情态范畴存在语义衍生规律,这种演变还具有跨语言的共性。  相似文献   
27.
本文运用语义成分分析法和词汇化模式的观点,对比分析英汉"笑"类动词的词汇化模式异同,并结合汉英翻译实例探讨这种异同对"笑"类动词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名词性词义关系往往会受到认知上的“凸显效应”的影响。认知凸显与逻辑地位的凸显往往不一致,因此词义关系往往会突破逻辑上的对称、不对称关系,与逻辑关系形成种种不对称。本文将此类现象分为词义之间的关系和概念成词的可能性两个方面分别论述说明,无论是现实的词项的意义之间的关系,还是词汇化的概念与未能词汇化的概念之间的关系都遵循凸显原则。  相似文献   
29.
构词图式"X不得"产生的13个三音词可分为:动副兼类词"怪不得""怨不得""由不得";动词"巴不得""恨不得""见不得"等9个;形容词"了不得"。宏观概括了三音词"X不得"的历时演变过程,重点对学界还未研究或研究较少的"X不得"的语音弱化、词性及语义固化程度、有无相对应的肯定形式、能否作补语、成词时间与形成机制等5个方面展开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30.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绝大多数都是由古代汉语中的动词虚化发展而来的,汉语的双音节化和注重口语表达影响着介词的词汇化过程,而"乘"和"趁"在经历了一个"相异→趋同→替代"的过程后,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假借→类推"的融合型词汇化模式。通过共时性的研究,明确了介词性和使用规律;而历时性分析,加深了对二者的区分度,确立了词汇化机制;现代汉语中,"乘"和"趁"不再具有能产性,只在固定格式中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