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动宾式合成词的词汇化衍生方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历史上双音词的产生所体现的由句法到词法的变化实际上是一种类似语法化的语言形式的理据性减弱的变化过程。双音词的衍生属于一种词汇化现象,即短语等非词单位逐渐凝固或变得紧凑而形成单词的过程。动宾式合成词也是这样从一个结构松散、不甚稳定的句法单位演变为个凝固的、稳定的词汇单位的。本文根据当代汉语词汇化研究中的某些研究成果,探求动宾式合成词词汇化的衍生方式,并提出短语降格、构词法、粘合、重新分析、比喻等方式都可以促进动宾式合成词的词汇化。  相似文献   
32.
在对现代汉语运动事件词汇化语义编码模式类型的讨论中,Talmy等学者认为汉语属于卫星框架型语言,Slobin认为汉语是等分框架语言,而戴浩一等认为动趋结构当中的动趋成分才是谓语中心,因此汉语属于复杂框架语言。本文借助汉语研究的成果,从共时句式变换当中体标记的位置、轻重音的变化角度以及动趋成分的历时演变角度,考察汉语所属的运动事件成分语义编码的词汇化模式框架,认为现代汉语虽然具有路径动词但是数量有限。在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具有较强能产力的动趋成分,虽然与路径动词同形,但是与动词具有不同的语法地位,已经不再是完全动词,而是已经发生非范畴化的卫星成分,汉语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卫星框架型语言。  相似文献   
33.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绝大多数都是由古代汉语中的动词虚化发展而来的,汉语的双音节化和注重口语表达影响着介词的词汇化过程,而乘和趁在经历了一个相异→趋同→替代的过程后,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假借→类推的融合型词汇化模式。通过共时性的研究,明确了介词性和使用规律;而历时性分析,加深了对二者的区分度,确立了词汇化机制;现代汉语中,乘和趁不再具有能产性,只在固定格式中出现。  相似文献   
34.
缩略语在英汉词汇系统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在词汇化理论观照下,扫描和聚焦英汉缩合法缩略语的语义嬗变。使用缩合法的汉语缩略语的词汇化多产生新的语素义,而同等手段下的英语缩略语词汇化多产生新的语素。  相似文献   
35.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录了72个"不+X"类双音节动词,文章认为这72个动词不符合汉语双音词判定的意义标准,并对它们的成词过程进行了简单描写,研究认为:只有"不讳"和"不行"可以作为双音词收录,其他70个"不+X"类双音节动词都应该剔除。吕叔湘先生提出的"假如‘X’没有反义词‘Y’,那么‘不X’就是‘X’的反义词"的观点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规则,不能用来证明"不+X"类双音节成分是词。  相似文献   
36.
口语性概数词"来"主要有四种使用格式。本文分析"来"的又一格式"数+(量)+来+的"。文章描写了该格式的形式和语义特征,论证了该格式的语法化路径,认为"来的"在北方口语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趋于词汇化。  相似文献   
37.
“彼”“此”本是一对反义词,二者经历了“复句中对举→并列短语→并列复合词”的演变过程,最终凝固成词,意义上则由最初非词分立的“这、那”到统称义“彼此1”(两方、双方)的出现,以及在此基础上词义范围扩大形成的“彼此2”(多方中的两方)和词义引申形成的“彼此3”(不同、区别)。这一词汇化过程受紧邻共现的句法环境、语义相容及语言经济原则等动因的影响,同时也是在双音化的韵律作用、重新分析、认知组块及转喻推理等机制的促成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38.
Talmy分析运动事件中动词融合的语义要素,史文磊细化其中的语义要素。上古汉语中的“下行”义类运动动词在主体、背景、路径(矢量、构向、路向)、运动和方式、致使等语义要素的融合上有不同的表现,可分析出十四种不同的词化模式。个案的详细考察有助于分析同一义类运动动词的语义关系,有助于认识词化模式分析对汉语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9.
结合英汉对等翻译语料分析英汉语中“走”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和词化程度,发现英汉“走”类动词词化模式都为“走 方式/原因”,英语“走”类动词数量较多,包容的语义丰富,词化程度高,一些表示特殊步态的语义,英语用综合式表达,汉语没有相应的词,用分析式表达。“走”类动词的基本范畴:“walk”和“走”,使用频率都很高,汉语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40.
为丰富词化研究,对英汉语中的动词词化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现代英语和古汉语的动词词化程度较高,但现代汉语的动词词化程度较低;在表达动词的使役关系时,英语和古汉语大多采用了综合型词化表达法,而现代汉语大多依赖分析型的非词化表达;在表达动词的动宾关系时,英语和古汉语动词词化程度很高,现代汉语中的此类单纯动词词化程度低,但现代汉语中的表示动宾关系的复合动词词化程度很高;在表达动词的偏正关系、动补关系时,英语的动词词化程度明显高于古汉语和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