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了不得”与“不得了”的成词与词汇化考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中的三音词“了不得”与“不得了”在否定词组“不得”词汇化后再词汇化,由否定式的动补词组和偏正词组分别凝固成词,经历了一个词组特性不断弱化以至最终消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42.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实验的方法对“始终”词汇语法化的历程进行了考察。“始”和“终”通过并列连用结合为“始终”,从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词汇化为并列关系的名词,表“从头至尾”等义,用作主语、谓语或宾语;唐代开始,“始终”开始修饰谓词性成分;宋代以后,“始终”主要用作状语,语义不断泛化,在转喻及类推的作用下,“始终”最终语法化为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43.
现代汉语副词"到底"是一个表示语气最终追究的极量词.在对极量词概念梳理与提出的基础上,取例明清四大名著,从语义适宜条件和句法环境督促两方面着手,探讨"到底"从表空间最边缘发展到表语气的最终追究演变过程,说明了现代汉语极量词的发展形成,实际与词语的语法化过程保持着一致性,且多来源于空间位移动词.  相似文献   
44.
Talmy分析运动事件中动词融合的语义要素,史文磊细化其中的语义要素。上古汉语中的“下行”义类运动动词在主体、背景、路径(矢量、构向、路向)、运动和方式、致使等语义要素的融合上有不同的表现,可分析出十四种不同的词化模式。个案的详细考察有助于分析同一义类运动动词的语义关系,有助于认识词化模式分析对汉语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5.
现代汉语是卫星框架语言,韩语是动词框架语言。通过分析韩国留学生习得现代汉语运动事件的表达偏误,发现母语是动词框架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卫星框架语言时,母语的概念认知模式会迁移到目的语中,从而造成系统的偏误。  相似文献   
46.
“再说”的演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正中  王立杰 《云梦学刊》2011,32(2):132-134
"再说"最早出现在六朝,作动词短语;宋元时期作短语的用法逐渐增多,明清时期普遍运用。"再说"作动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到清代运用得比较普遍;作为连词,在清代时才出现。短语"再说"可以出现在句末和句首,句末"再说"逐渐演化出动词用法;句首"再说"逐渐演化出连词用法。"再说"的词汇化伴随着语法化,虚化是"再说"由短语演变成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7.
"这不"是一个话语标记,它是表现说话人对讲话的对象以及所讲内容的态度与主观倾向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从"这不是"这种反问句逐渐省略而来的,在语用中有衔接篇章、引起注意、加强语气、标记时间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