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64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1.
银行卡的消费者保护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银行卡在责任限制、错误更正和披露3个方面的消费者保护规定;对中美银行卡消费者保护规定作了比较研究;对我国银行卡中的消费者保护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12.
地质学的实践属于探索性而非变革性的物质活动,这决定了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进而导致了当前实践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同时也决定了地质理论的不完备性以及其理论进化方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13.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修宪模式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宪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也是导致我国宪法频繁修改 ,进而影响宪法权威性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探究该模式的局限性及完善措施 ,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制度所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14.
诚实守信虽然只是立身做人的起点和出发点,然而,正因为有这样的起点和出发点,其它一切高尚道德的发生和发展才有可能,它是立身做人的道德基石,它决定着道德性质和走向。法律虽然能对市场主体的"利己心"起到限度作用,但市场主体利己心内在的限度最初并不在法律那儿,而在道德那儿;高尚的道德规范对市场主体的利己心并不能够起到限度作用,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对市场主体的利己心才能起到限度作用。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体现了对以往道德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抓住了当前道德建设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415.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了艰辛、可贵的探索,其中关于新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方针和原则,集中体现了新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和政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充分展示了毛泽东的远见卓识。正是这些正确的思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正确的政策和思想的前奏,为今天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16.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文本于2015年11月5日首次对外公布,这为我们深入研究该协议文本的条款提供了一手资料.TPP中知识产权条款是最重要的一环,其中涉及了专利、商标、版权等一系列具体的规定.协定中有关技术保护措施的规定可谓是一个亮点,相关规定的保护水准较之于国际上现有的立法有了大幅的提高.TPP正式生效后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如对技术保护措施的规定也必将深刻影响协议成员国乃至非成员国的立法倾向.  相似文献   
417.
运用法律指标方法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状况进行客观描述与说明,既具有计量性、整体性、现实性、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等优点,又由于受指标方法本身的特点和法律现象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制约而具有局限性。在法律指标的设计与运用中,应自觉地根据其特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相似文献   
418.
论接受美学的根本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本主义思想是接受美学理论运行的逻辑起点。接受美学最根本的动机和目的是表明现代人本主义思想, 现代人本主义思想在特定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固有缺陷, 导致接受美学深层不可克服的根本局限,即现代人本主义思想的局限。  相似文献   
419.
宋丽 《职业时空》2012,(4):11-13
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二者同步发展的有效方法。从国外校企合作的模式、校企合作的限制条件、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国外成功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几个方面,就近几年国内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20.
孝意识的时间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孝爱是由社会与文化造成的、最能体现人性的特点而又需要在生活境域中被构成的一种人类现象。本文通过更改现象学时间视野来探讨孝爱意识如何生成的问题,达到以下一些结论:(1)孝意识之所以能够在人类的自然状态中比较普遍地出现,是由于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导致了人的内在时间视域(及相应的原发想像力)的深长化,由此而使得慈爱这在动物界也存在的生命现象能够在人类意识域中反激出回报的孝意识。(2)因此,孝与慈是同一个时间意识的生成结构导致的两种互补现象。(3)西方现象学的时间观虽然有重大创新,但它之所以总漏过孝爱意识,是由于它缺少《易》那样在“过去”与“将来”的相交与回旋中领会根本“时义”的思路。(4)在儒家看来,人首先不是(像海德格尔或其他一些西方当代思想家认为的)以个体的方式,而是凭借亲子之爱和世代延续的联系来真切地面对死亡与无常,由此而形成一切伦理与道德的关系。(5)孝爱意识只能被人生经验活生生地构成,不能仅靠服从规则或礼数而产生。“人生挫折”与“自己养儿育女”是成人抵御个体意识的分离效应而重获孝意识的两个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