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7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24篇 |
理论方法论 | 34篇 |
综合类 | 614篇 |
统计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51.
余卫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4)
从马克思"当代世界的哲学"或"世界性的一般哲学"[1](P120-121)的理论视域来看,哲学的基本问题,即主体、语言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作为哲学基本问题,以人的"自为本性"为基础,以作为主体的人对其存在或存在之存在的理解及其语言表达为滥觞,既涉及到对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和存在之存在的理解问题,又涉及到语言的功能和界限及其对主体、语言和存在关系的理解问题.以主体、语言和存在之间是否具有"同一性"为核心,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呈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范式和形态:其一是以"存在论悖论"为表征的西方形态;其一是以"言道悖论"为表征的中国形态. 相似文献
752.
体育学习是"社会情境"中的体育实践参与的社会转化过程。阳光体育应本着培养人的目的,从生命、生存和生活角度审视和重新整合现代体育、民族和民间体育,对学生开展系统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体育教育,以提升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活力、合力和张力,最终实现增强体质和获得体育自我意识和能力的目的。这一认识对厘清阳光体育的社会情境、目标、内涵、主体价值体系和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当前体育教师"国培"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3.
刘雅萌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26-30
对“有”、“无”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了玄学看待宇宙万物的态度与方法。从“贵无”、“崇有”到“独化”,玄学形成了一套与汉代经学推衍模式不同的内向式抽象思维的方法,突破了汉代以来儒学以阴阳五行为主体的宇宙间架,转而透过万物的外在表象探索其本质。虽然玄学在理论发展完成的过程中就已埋下了自我消解的种子,但其内向探寻本质的思维方式拓展了人们的思想空间与维度,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4.
鲍静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0(4):10-15
王跃文的长篇新作《爱历元年》,通过平实质朴的语言、张弛有度的情节、血肉丰满的的人物形象,从容不迫地展现出一个真实的现代社会、一个纷繁复杂的人性世界。小说在还原生活本真的同时,凸显现代人的存在困境,努力挖掘生命个体的灵魂世界,积极探寻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755.
朱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6):104-106
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认为,真正的艺术与诗必须表现人的生活,显示人的存在。在现代社会里,人的存在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诗意地栖居"针对此,要求我们以诗性的情怀来对待生活、劳作、交往和艺术,建构完美的诗性人生。 相似文献
756.
曹禺关于人类与宇宙的悲剧意识来自于对人深刻的"存在"之思.人类往往无法剥离存在的悲剧性处境以及焦虑,即使他们用行动力主选择并确证自我存在.悲剧是存在的最高形式,虽然意味着肉体的毁灭,但是生命本质获得了充盈.在存在与人的关系中,希腊悲剧更多凸现悲剧人物的英雄性与无畏性,而曹禺却更多暴露人的存在困境,表现人的有罪性与渺小性.但是曹禺并没有导入西方存在主义的虚无与荒诞而彻底否定人的存在意义,他渴望为了人能够诗意地栖居而建立一个有爱、有信仰的理想的存在世界. 相似文献
757.
探索汉语价值判断"是非"观念的来源以及与原初"是"时"观念的源流关系.认为在汉语"是"与西语"to be"之间,既有对应性,又有差异性.作为价值判断的"是非"观念,来源于作为形而上学观念的早期"是"的存在者化的指代神圣性;而这种形而上学的"是"观念,又来源于前形而上学的更为原始的"是"时"的标示存在本身的系词性;这种原始的"是"时"观念,乃是华夏先民的源始的生存之领会与解释. 相似文献
758.
唐文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2):17-19
蒯因在当代形而上学的复兴事业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采取从语义逻辑与整体论的角度来考察本体论问题的策略,从而使存在论问题从事实走向承诺,从经验证实走向语言使用。这种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不仅体现在“促使他提出了整体主义知识观,并促使逻辑实证主义转变为逻辑实用主义”,更重要的是体现为对整个经验论基础的根本性摧毁。 相似文献
759.
贾琳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6):68-71
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早期的作品《回家》突出地表现了品特的“存在”关怀.作者以荒诞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类存在现状的深层忧虑。作品主人公特迪的“家”是感性存在的家园,其形上的追求在现实和感性面前遭到了失败。女主人公鲁思的“家”是个人性的自主、自由展示的舞台,本剧“回家”更主要的是指鲁思的回家.是她个人性化存在的胜利。 相似文献
760.
管亚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02-405
为了展现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美学,运用福柯的生存美学原理,对小人物的生存环境和各自的出路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规训化的社会里,小人物生活得悲惨无助;然而通过奉行隐忍型和普罗米修斯式的生存美学,仍有人在军规中寻求自由、在无助中寻求自救、在绝望中寻求生路,成为反抗权威、捍卫自由的英雄.该解读有助于引导现代人选择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