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64篇
社会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田汉是我国现代歌词艺术大师 ,他的一百多首脍炙人口的歌词 ,连同他的名字一起 ,已深深地镌刻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坎上。他的歌词 ,其思想和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即 :历历在目的时代绘真 ,神形兼备的音乐形象 ,匠心独运的结构艺术 ,声诗并著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22.
将没有外在“事实联系”的中印古典“韵”论并置在一起进行比较,其相同之处有四:一是对“韵”这个审美范畴“推尊之以为极致”;二是认为韵与味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三是对韵的内涵的理解基本相同;四是都运用比喻来言说。其歧异之处主要有二:一是各自的产生、来源不同;二是印度韵论对韵有更深层次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23.
为探悉韦应物诗中所蕴涵的盛唐情结,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通过对其诗歌中兼具的浪漫诗风、现实传统以及内敛、婉曲的表现方式的综合研究,认为经过从逃避到超越的人生涅磐,韦应物其人、其诗都成为盛唐气象不绝如缕的余响。  相似文献   
124.
为了探讨约翰.邓恩(John Donne,1572—1631)诗歌中重叠交融的圆形意象及其蕴涵的深邃思想,从爱情和宗教的角度进行分析阐释,认为邓恩以圆入诗构思巧妙,想象奇特,意象新颖,突出了完美与永恒的主题,体现了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想的统一,展现了其诗歌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5.
"味"作为审美鉴赏的范畴,成于"文学的自觉"时代,它在进一步发展中形成各有特色的"余味"说、"滋味"说和"韵味"说。针对它们之间的比较,不仅要找出它们形成、发展的线索和关系,还要指出其成"味"的条件和追求的效果。在比较中说明文艺审美中的"味",需要"寻"和"品","寻"和"品"的目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6.
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要求中学语文教师提高素质 ,舍弃学历本位和证书本位 ,确立能力本位的全新观念。中学语文教师应努力增强教学业务能力 ,尤其要增强不断获取并适时更新知识的能力 ,以及勇于批判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更应不断铸炼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27.
曾庆仁的《虚度一生》始终贯穿着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气质与孤高的个性品格,从孤独之源上延续了中国诗学中精神殉道的传统与血脉,从文学审美上增添了阅读的多重体验与魅力,可引发读者对社会与人生的文化思考,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审美上的孤独之美。  相似文献   
128.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情感性、能动性、创造性的活动。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和理论灌输特点,遮蔽了应有的特性,容易陷入效果不佳的窘境。可以充分发挥美学运用形象、情感演绎问题、诠释意义的优势,挖掘教育内容美,展现教育形式美,彰显教育环境美,突出教育者的人格美,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29.
文章着眼于非洲音乐的艺术魅力,意在挖掘艺术魅力背后的深层含义。从非洲音乐独特的节奏类型、独具风格的歌曲以及黑人舞蹈,进一步探索和解读非洲音乐的人类生命尊严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0.
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味"这个概念曾被诗论家们普遍地用来评价诗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诗学理论观点--"诗味"说."诗味"说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古人对诗歌审美本质和特征的认识的逐步深化.认真研究"诗味"说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诗歌的本质与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